原文: 黄花自与渊明别,不见闲人直到今(菊花)。
祝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他的祖籍是婺源(今属江西),曾祖祝确为朱熹的外祖父,父亲康国是朱熹的表弟。祝穆跟随朱熹的母亲祝氏居住在崇安。
关于祝穆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只能知道他生活在13世纪,去世于1255年左右。
祝穆是朱熹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对朱熹的学说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的学问渊博,尤其擅长经学和诗词。他的文学才华和学术造诣受到了当时的学界和文人的高度赞赏。
在晚年,祝穆自号“樟隐老人”,意味着他隐居在樟树林中,过着清静的生活。这个自号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钟爱。
总的来说,祝穆是一位具有深厚学问和文学才华的学者,他对朱熹学派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关于他的生平和事迹的具体细节有限,但他作为朱熹学派的代表人物,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素蛾洗尽繁妆,夜深步月秋千地。
轻腮晕玉,柔肌笼粉,缁尘敛避。
霁雪留香,晓云同梦,昭阳宫闭。
怅仙园路杳,曲栏人寂,疏雨湿、盈盈泪。
未放游蜂叶底。
怕春归、不禁狂吹。
象床困倚,冰魂微醒,莺声唤起。
愁对黄昏,恨催寒食,满襟离思。
想千红过尽,一枝独冷,把梅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