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是唐代诗人赵长卿的一首词作。整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写诗人旅店中晨起上路的情景,下片则叙旅途夜宿时回忆和怀念伊人的情思,通篇充满了一种凄清缠绵的感情。
词人写离人早行,最为绝妙的是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这两句通过叠合几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早行”的图画。欧阳修曾称赞这两句词写道路辛苦见于言外,手法确实不凡。相比之下,赵长卿的功力自然不及。然而,赵长卿的词也有自己的妙处,那就是描写细致真切,善于使用动词。例如“烛消红,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三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将红烛燃尽、窗外透进的晨曦和床上的被衾相结合,营造出凄清、冷落的氛围,进一步反映了作者的心境。这是上片的第一层,写“早行”之前的“待发”阶段。
接下来,词人写“早行”之中的“行”字。词中写道:“鸦唤起,马疾行,月来衣上明。”首句写“起”,次句写“行”,第三句回扣“早”字。窗外的乌鸦已经聒噪乱啼,早行人自然不能不起。词人将乌鸦的声音解读为对自己的“唤起”。诗词中写鸟声通常是以主观意会的方式,这里也是一个例子。在被唤起之后,词人披衣上马,开始了他一天的跋涉。词中没有明说词人的心绪如何,但“月来衣上明”一句婉转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在前人的词作中,温庭筠曾以“灯在月胧明”来衬写“绿杨陌上多离别”的痛楚,牛希济也以“残月脸边明”来衬写他“别泪临清晓”的愁苦。赵长卿在《早行》中也运用了类似的手法,通过“月来衣上明”一句,衬托出词人的离愁别绪。
整首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早行的情景和内心的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赵长卿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凄清缠绵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更漏子·烛消红》赏析详情»
赵长卿,字仙源居士,是宋代著名词人,出生于江西南丰。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曾参加过漕试,并且大约在宋宁宗嘉定末前后还在世。
从赵长卿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年轻时就有孤洁之志,对王族豪奢的生活感到厌恶。因此,他辞别了帝京,选择了纵游山水,居住在江南,并且隐居遁世,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经常以词作品表达对乡人的思念和关怀。
然而,赵长卿的晚年却过得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中有这样的评价:“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这句话意味着赵长卿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是以饮酒、吟诗作乐,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也因此而感到孤独和寂寞。
总的来说,赵长卿是一位有着清贫隐居生活的词人,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王族豪奢生活的厌恶,对百姓的同情和友善,以及晚年的孤寂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