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原文赏析

  • zhú
    yǐng
    yáo
    hóng
    ·
    shàng
    yuán
    yǒu
    huái
    怀
  • [
    sòng
    dài
    ]
    zhāng
    lūn
  • shuāng
    zhōng
    tiān
    fèng
    lóu
    shí
    èr
    chūn
    hán
    qiǎn
    nián
    yuán
    fèng
    chén
    yóu
    céng
    shì
    yáo
    chí
    yàn
    diàn
    殿
    zhū
    lián
    jìn
    juàn
    yōng
    qún
    xiān
    péng
    làng
    yuàn
    yún
    shēn
    chù
    wàn
    zhú
    guāng
    zhōng
    jiē
    tiān
    guǎn
  • chí
    liú
    nián
    huǎng
    shùn
    xīng
    shuāng
    huàn
    jīn
    xiāo
    shuí
    niàn
    chén
    huí
    shǒu
    cháng
    ān
    yuǎn
    shì
    chén
    yuán
    weì
    duàn
    màn
    chóu
    chàng
    huá
    mèng
    duǎn
    mǎn
    huái
    怀
    yōu
    hèn
    shǔ
    diǎn
    hán
    dēng
    shēng
    guī
    yàn

原文: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相关标签:追忆抒怀亡国烛影摇红

译文及注释

臣,指流落之臣哭泣。泣,哭泣;孤臣,孤独的臣子,指流亡的官员。
汴京:指北宋时期的都城汴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
尘缘:指尘世的缘分,即世俗的牵绊和纠葛。
凄清:形容寂寞凄凉。
归雁:指南方迁徙的候鸟,常常在秋天飞回北方。这里用来比喻离别的哀愁。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张抡在靖康之难后的心境和情感。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发生在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了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大量的文武官员,导致北宋政权的崩溃。张抡是北宋末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亲眼目睹了这场灾难的发生,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深深触动他心灵的时刻。

在这首感怀词中,张抡回忆了往年元夜的热闹和欢乐。元夜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夜晚,人们会点灯、放烟花、赏花灯、吃元宵等,庆祝新年的到来。张抡通过对比眼前的漂泊和孤独,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靖康之难后,北宋政权覆灭,张抡成为了一个流亡者,失去了家园和归属感。他在这个孤独的夜晚,思念着过去的欢乐和热闹,对于眼前的现实感到无比的凄凉和无助。

这篇创作背景通过描述张抡的心境和情感,展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沉思念和对流亡生活的无奈。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对于当时的文人来说,这是一个深深触动他们心灵的时刻。张抡通过这首感怀词,表达了他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篇创作背景揭示了张抡在靖康之难后的心灵历程,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背景和情感。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这首词是一首上元节感怀之作,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景,表达了个人身世遭遇和亡国之痛。上阕描绘了往日宫中元宵节的繁华盛况,写景叙事华丽动人。下阕抚今追昔,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和悲伤之情。整首词通过盛衰对比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南宋词咏叹上元节的佳作之一。

上阕以描绘往日宫中元宵节的热闹繁盛为主题,写景叙事华丽动人。起头两句描写了宫廷殿宇的壮丽,宫城的双阙高入云天,凤院里弥漫着淡淡的春寒气息。接着五句描写了宫中的宴饮场景,恍若仙境,去年的上元夜陪伴在君王左右,玉殿里的珠帘高高卷起,宫女如仙,舞姿翩翩。这些情景只应该出现在天上的仙境中。词中的“瑶池”、“玉殿”、“蓬壶”、“阆苑”等词语都喻示着宫苑的豪华和气派。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这句继续描写了上元夜的盛况,五色祥云的深处,光芒万丈的烛光中,音乐的声音直上九天。这里极写了君臣沉溺歌舞、声乐彻天的盛况。

下阕抚今追昔,表现了深深的故国之思,语含悲酸,情致凄婉。词中的“驰隙流年”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悟,一年又一年在一瞬间飞逝。接着是“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这句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土的沉痛之情。词的最后三句“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表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过去的时光就像一场场春梦一样短暂,令人产生无边的惆怅。末三句“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则表现了梦破后的凄凉冷寂,如今只能满怀幽恨,一个人相伴寒灯,听着归雁的叫声。这三个短句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整首词风神摇曳,上阕辞采华丽,境与情相和谐,下阕语含悲酸,情致凄婉。这首词是南宋词咏叹上元节作品中的佳作。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赏析详情»

张抡

张抡,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他是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大约在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

张抡喜欢填词,每次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演奏。据记载,他曾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时,高宗莅临景园,张抡进献了一首名为《柳梢青》的词。又在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年)三月,高宗再次莅临景园,张抡进献了一首名为《壶中天慢》的词。同年九月,孝宗幸绛华宫,张抡进献了一首名为《临江仙》的词。这些词都得到了皇帝的赏赐。

张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收录了他的词作100余首。此外,《文献通考》和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以及《四库总目》也都有关于他的记载。

猜您喜欢

烛影摇红 丁卯正月初三夜,与闺

清代 陈洵

光悦新眉,冻痕巧印妆梅倩。
旧寒尊俎尚依然,门掩黄昏院。
蜜炬围红自暖。
暗尘销、香深醉浅。
年华珍重,问讯花风,今番迟见。
无限银屏,好春来处都行遍。
趁时青韭入冰盘,何似山家便。
钗胜看人未免。
海天宽、闲心待遣。
尊前一笑,有几春人,白头贫贱。

烛影摇红 元宵灯宴

清代 阮恩滦

明月随人,碧空一色烟峦照。
凤城火树璨银花,争向云阶耀。
疑似红梅放了。
只须臾、暖烘林表。
霞觞泛艳,冰盏烧脂,楼台低峭。
彩射千层,此时倍觉春容好。
南油西漆爱辉煌,罗绮纷环绕。
最是妆成闹扫。
说虬签、休来报晓。
今宵不禁,更买来宵,金钱多少。

烛影摇红·辇路融晴

宋代 方岳

辇路融晴,宫云逗晓青旗报。
梅边香沁彩鞭寒,初信花风到。
笑语谁家帘幕,镂冰丝、红粉绿闹。
髻横玉燕,鬓颤琼幡,不能知掉。
看见春来,麴尘微涨催兰棹。
娇横拂略上柔条,等得莺眠觉。
引出千花万草。
喜搀先、椒盘竹爆。
问谁天上,瑶帖初供,玉堂归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