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他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出生于一个学术世家。他的父亲是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他的兄长是彭孙遹。
彭孙贻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经学和史学。他广泛研究经典文献,对于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理解和解读。他的学问深受当时学界的认可,被誉为当时的学术泰斗。
彭孙贻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著作上,还体现在他的教育事业上。他曾经担任过教职,培养了许多学生,对于后来的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彭孙贻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传承和发展儒家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673年去世,享年59岁。他的逝世对于当时的学术界是一次重大损失,但他的学术思想和贡献却长久地影响着后人。
过眼凉秋晚。
抱膝酸吟惯。
蘋洲渔笛都、拥琴案。
看减字偷声,写得词华烂。
休道豪情擅。
待檀板红牙,倩个小鬟轻按。
笑侬亦、红裁白判。
惹得吟逋绊。
到如今、爨弄何曾算。
羡滴粉搓酥,字字珠玑绽。
肯便浮名换。
一曲风流,早已是、旗亭传遍。
炎火威仍旧。
青女还拖逗。
群葩零榭,帘垂清昼。
见蓝薇浓丽,妆点枝头瘦。
巧缀天工绣。
独翠色玲珑,掩映纱窗前后。
记当初、湖山成岫。
绿竹堪为友。
恁消磨、碧地蓝天秀。
忽陵谷更迁,此际还存否。
四十馀年久。
但得常看,愿把盏、花前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