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金陵乃位居险要之地,盘龙卧虎,历经六朝风雨。曾经行人流连的荷塘莲叶今已凋枯殆尽,只有那白鹭洲上一两只正在起飞徒增荒凉的白鹭而已。秦淮水东流,长江练无际。
金陵城外断木残桩遍地,即使有高大的楼船或战船也无法系桩停泊。今日的金陵已是满身疮痍、处处狼藉,只有燕子衔泥筑巢。歌女唱着《后庭花》,不知亡国之痛的人们仍在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街市人声鼎沸,红楼热闹,烟月千里。春色岁岁虽然有,与人世变幻有何干系呢?野棠无主花散落,流莺对对,飞入那临春阁阁。
注释:
红衣:指荷叶,喻舞衣或舞裙。
白门:金陵。
枯杙:指枯断之木橛。
临春:陈后主为自己荒淫无度的生活建造的三阁之一的“临春阁”。
《西河·金陵怀古次美成韵》译文及注释详情»
痍,一片凄凉景象。石头城指金陵城墙,已经破损不堪,只有几只燕子在衔着泥土修补着古老的城垒,更加凸显了城市的荒凉和衰败。
接下来的几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犹自有人愁”,写的是金陵昔日的繁华景象。扬州是金陵的别称,烟花三月指的是春天的时候,烟花绽放的季节。然而,即使在这样繁华的时刻,仍然有人心中愁绪纷扰,这是对金陵繁华背后的悲伤和亡国之痛的再次强调。
下片以“烟花三月下扬州”为引子,进一步写金陵的衰败和亡国之痛。首先写“烟花三月下扬州,犹自有人愁”,再写“楼船朽橛难系”,最后写“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这三句通过写景抒情的手法,将金陵的衰败和亡国之痛深深地刻画出来。整首词以悲伤和哀怨的情绪贯穿始终,通过描写金陵的破败景象和昔日的繁华,表达了词人对亡国之痛的深深思念和悲伤。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写金陵的破败景象和昔日的繁华,表达了词人对亡国之痛的深深思念和悲伤。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悲伤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凄凉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明清易代以后作者内心的黍离之悲和亡国之痛。
《西河·金陵怀古次美成韵》赏析详情»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他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出生于一个学术世家。他的父亲是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他的兄长是彭孙遹。
彭孙贻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经学和史学。他广泛研究经典文献,对于儒家经典有深入的理解和解读。他的学问深受当时学界的认可,被誉为当时的学术泰斗。
彭孙贻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著作上,还体现在他的教育事业上。他曾经担任过教职,培养了许多学生,对于后来的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彭孙贻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为传承和发展儒家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673年去世,享年59岁。他的逝世对于当时的学术界是一次重大损失,但他的学术思想和贡献却长久地影响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