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岩溜喷空晴似雨,
林萝碍日夏多寒。众山迢递皆相叠,一路高低不记盘。
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译文:来来来,先到山林的顶峰来看看,这里你尽可以扩展视野,放眼看这世界是多么宽阔广大!岩上的飞泉悬瀑,凌空迸射,水珠四溅,化为一片迷蒙的云烟,袅袅而下,宛如在朗朗晴日,挂起一幅白色的雨帘。林间的藤萝,缠树绕枝,遮空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置身其间,一阵阵爽人的凉意,沁肌侵骨。步出林荫,纵目瞭望,遥远的群山,重峦叠嶂,点点峰尖,如碧海浪涌。登临高处,刚才上山时,只觉得左绕右转,上下攀缘,奇趣无穷,再也记不清经过了多少次的盘旋,才登临到这个群山的绝顶。这上方的美景久久地萦绕着我的心,可惜眼下就要归去了。今日一别,何时还能重游呢?将来在梦中重游此地恐怕也要难舍难分呀!
注释:碍日:遮蔽着太阳。迢递:连绵不绝。清峭:清丽挺拔。
《题报恩寺上方》译文及注释详情»
恋不舍。他心中留下了对这美景的深深关怀和珍惜,也许将来的梦中还会再次出现这美丽的景色,但那时已经无法辨认出来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眷恋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整首诗以描绘山林的壮丽景色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歌更具有内涵和深度。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描写山林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歌更具有内涵和深度。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描写山林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诗歌更具有内涵和深度。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他是一位擅长律诗的诗人,他的诗作清润小巧,常常运用警句。他的诗作有的反映了社会动乱,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有的抒发了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
方干于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后被归葬于桐江。他的门人们相互讨论他的德行,追谥他为“玄英先生”,并搜集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了《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中收录了方干的诗作,共有6卷348篇。
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在睦州任职时,为了纪念方干,他在严陵祠中绘制了方干的像,并一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