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为主题,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在方干的诗集中,有一首名为《早发洞庭》的诗,表明他曾经游览过洞庭湖。而这首《题君山》则被认为是方干在游览洞庭湖时所作。然而,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湖南省境内。湖水辽阔,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因此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方干作为一位文人,也被这片美丽的湖泊所吸引,他在游览洞庭湖时,被湖光山色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题君山》。
尽管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方干对君山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君山的壮丽景色,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方干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君山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君山之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精湛的描写技巧,成为方干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方干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方干通过这首诗,将自己对君山的热爱之情传达给读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题君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不详,但它所描绘的君山美景和方干对自然的热爱,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唐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题君山》创作背景详情»
容昆仑山的美丽。所以,诗人将君山与昆仑山联系起来,使君山的来历更加神秘而不可思议。而海风吹落洞庭湖,更增添了君山的神奇色彩。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将君山的来历揭示出来,给人以震撼和惊叹之感。
“洞庭湖水清无底,君山岂有尽头无?”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君山的再次描写。洞庭湖水清澈见底,而君山却没有尽头,似乎与洞庭湖水相映成趣。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君山更加显得高耸而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君山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游仙”的格局展开,通过诗人与麻姑的对话,揭示了君山的神秘来历。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君山的美丽和神奇展现出来。通过对君山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事物的向往。整首诗意境高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总之,方干的《题君山》通过描写君山的来历和特点,展现了君山的美丽和神奇。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君山的奇异感受传达给读者。整首诗意境高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这首诗不仅是对君山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事物的向往。
《题君山》赏析详情»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他是一位擅长律诗的诗人,他的诗作清润小巧,常常运用警句。他的诗作有的反映了社会动乱,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有的抒发了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
方干于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后被归葬于桐江。他的门人们相互讨论他的德行,追谥他为“玄英先生”,并搜集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了《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中收录了方干的诗作,共有6卷348篇。
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在睦州任职时,为了纪念方干,他在严陵祠中绘制了方干的像,并一同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