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影里残红。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鸦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注释:
垂杨影里残红:在垂柳的影子下,残留着红色的花朵。
甚匆匆:非常匆忙。
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只有石榴花,完全不怨恨东风。
暮雨急:傍晚的雨下得很急。
晓鸦湿:清晨的乌鸦湿了。
绿玲珑:绿色的珠子般晶莹剔透。
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好像是初次染上茜草根的红裙子,一样美丽。
《乌夜啼·石榴》译文及注释详情»
不怨东风:指春天百花在东风的吹拂下飘落,石榴在夏天开花,因此不抱怨东风。
比似:类似于,就像。
茜裙:用茜草根染成的红色裙子。
《乌夜啼·石榴》注释详情»
这段文字描绘了春去夏来的季节变化,以及石榴花在这个时候的盛开景象。作者通过描写石榴花的怒放、绿叶的玲珑剔透以及新花的初染,展现了生命的勃发和无限生机。
首句“春去夏来,落红无数”表达了春天的离去和夏天的到来,以及春天的花朵凋零的景象。而末句“初染”则与首句中的“残红”相对应,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这种对比和时序荏苒的意象,使得整个描写更加生动有力。
石榴花的怒放是整段文字的重点,它在春去夏来的时候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暮雨晓露和绿叶的玲珑剔透,更加凸显了石榴花的美丽和生机。新花的初染更是象征着新生命的诞生,给人一种希望和活力的感觉。
整段文字通过对石榴花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蓬勃。作者运用了对比和时序的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力。读者在阅读这段文字时,可以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循环,以及大自然中的美丽和生机。
《乌夜啼·石榴》评解详情»
刘铉(1394—1458),字宗器,别号假庵,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他在永乐十七年以善书的才能被征入翰林,他的笔法温媚,备受推崇。次年,他中顺天府举人,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位,并预修三朝实录。他历任教习庶吉士,景帝立后,担任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天顺元年,他晋升为少詹事,后来在官职任上去世。他的言行谨慎,被追谥为文恭。他热爱学习,不断努力,擅长诗歌和文学,有《文恭公诗集》。他在六十五岁时去世。《名山藏、弇州续稿》中记载,他的儿子刘瀚也从政,同样能够遵守父亲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