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原文赏析

  • zhú
    zhī
  • [
    míng
    dài
    ]
    jǐng
    míng
  • shí
    èr
    fēng
    tóu
    qiū
    cǎo
    huāng
    lěng
    yān
    hán
    yuè
    guò
    táng
  • qīng
    fēng
    jiāng
    shàng
    zhōu
    tīng
    yuán
    duàn
    cháng

原文: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行舟江峡竹枝词

译文及注释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译文:秋天的草荒草长满了巫山十二峰的山头,寒冷的烟雾和月光穿过瞿塘峡。
注释:巫山有十二座峰峦,瞿塘峡是三峡中最险峻的一段。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孤舟客:作者自指。
译文:在青枫江上,有一位孤独的船客,即使不听到猿猴的啼声也感到伤感。
注释:青枫江是一条江流的名称,作者自称为孤舟客,表示自己的孤独。即使没有猿猴的啼声,也能感受到内心的伤感。 《竹枝词》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巫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有十二座峰峦,因此被称为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险峻的一段。它是长江三峡的起点,也是最具挑战性和壮丽景色的地方。

孤舟客: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在这个诗句中以孤独的舟客形象出现,表达了他独自一人在巫山十二峰和瞿塘峡中的旅行经历。 《竹枝词》注释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竹枝词进行解读。竹枝词原本是民歌,大多描写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然而,后来的作品除了这些主题外,还歌咏了风俗人情。这首竹枝词是作者在舟过瞿塘峡时写下的旅思之作。

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以凄清冷峻而闻名。其中巴东三峡和巫峡尤为著名,有句诗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作者此时孤舟经过峡谷,眼前的景象是秋草荒芜,寒月高悬,冷烟缭绕。峡谷深邃,江水湍急,让人感到胆寒心悸。

作者在这首词中“实话实说”,跳出了前人的套路。他通过这样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瞿塘峡的险恶。词中的“断肠”并不是指凄厉的猿声,而是指这个阴森恐怖的江峡,正是江峡的险恶才是让人感到“断肠”的真正原因。

通过这篇赏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竹枝词的特点和主题。它不仅描绘了作者舟过瞿塘峡时的旅思,还通过对峡谷的描写展现了其凄清冷峻的特点。作者的真实感受和突破传统的写作方式使这首词更加生动有力。 《竹枝词》赏析详情»

明代诗人何景明的照片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出生于信阳浉河区。明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后任中书舍人。正德初年,宦官刘瑾专权,何景明因此辞官回乡。刘瑾被诛后,何景明恢复原职。后来,他被任命为陕西提学副使。他是“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一起被誉为文坛领袖。何景明的诗歌取法于汉唐时期,其中一些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内容。他的代表作品有《大复集》。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整理补充如下:

何景明生于1483年,逝世于1521年。他的字是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出生地为信阳浉河区。在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后,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然而,在正德初年,宦官刘瑾专权,何景明因此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刘瑾被诛后,何景明恢复了原来的职位。后来,他被任命为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被誉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一起被认为是文坛的领袖人物。他的诗歌受到汉唐时期的影响,其中一些作品反映了现实主义的内容。他的代表作品是《大复集》。

猜您喜欢

蜀中竹枝词 其七

明代 杨慎

神女峰前江水深,襄王此地几沉吟。
??花温玉朝朝态,翠壁丹枫夜夜心。

竹枝词

宋代 赵文

终日望君君不来,为谁犹住郁孤台。
幸自一年无梦到,谁教昨日有书回。

竹枝词

宋代 赵文

江南女儿善踏歌,桑落酒熟黄金波。
洗壶日日望君至,君不来兮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