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
愁入云遥:忧愁之情如云般遥远。
寒禁霜重:严寒禁锢,霜雪厚重。
红烛泪深人倦:红烛下泪水深沉,使人疲倦。
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
情高转抑:情感高涨后又转为抑郁。
思往难回:思念过去难以回头。
凄咽不成清变:悲伤哽咽无法清晰表达。
风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
风际断时:风声在远处消失。
迢递天涯:远远传到天涯。
但闻更点:只能听到更多的声音。
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
枉教人回首:白白让人回头望。
少年丝竹:年少时的音乐。
玉容歌管:美丽的容颜和歌声。
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
凭作出:依靠着表演。
百绪凄凉: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凄凉。
凄凉惟有:只有凄凉。
花冷月闲庭院:花冷月寂静的庭院。
珠帘绣幕,可有人听?
珠帘绣幕:华丽的帘幕。
可有人听:是否有人能够听到?
听也可曾肠断?
听也可曾肠断:听到之后是否会感到心碎?
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
除却塞鸿:除了边塞的鸿雁。
遮莫城乌:遮蔽了城中的乌鸦。
替人惊惯:替人惯常地惊动。
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
料南枝明月:预料到南枝上的明月。
应减红香一半:应该减少红香的一半。
《苏武慢·寒夜闻角》译文及注释详情»
①变:变声。当指七音中的变徵、变宫。变声是指在音乐演唱中,通过调整嗓音的高低、音色的变化等手段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或角色。在七音中,变徵和变宫是两种常见的变声方式。
②塞鸿:边塞的鸿雁。塞鸿是指在边塞地区出现的鸿雁。边塞是指国家边境地区,常常是战乱频发的地方。鸿雁是一种候鸟,常常在迁徙时经过边塞地区。
③遮莫:俚语,义同“尽教”。遮莫是一种俚语,意思与“尽教”相同。尽教是指尽量让某人做某事,表示努力或极力促使对方去做某事。遮莫在这里用来表示同样的意思。
《苏武慢·寒夜闻角》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是关于一首词《寒夜闻角》的。词的作者是况周颐,他在《蕙风词话》中提到了自己创作这首词的心情。他说:“我曾经写过一首《苏武慢·寒夜闻角》,其中表达了百般凄凉的情感,只有花冷月闲的庭院才能感受到。珠帘绣幕,是否有人能够聆听?聆听过也许会让人心碎。”这首词引起了半塘翁的极大赞赏。与之相比,方壶词中的《点绛唇》也表达了类似的意境:“清晨的角声在霜天中响起,画帘却展现出春天的气息。”虽然意境与况周颐的词略有相似之处,但况周颐的词更加婉转动人。 《苏武慢·寒夜闻角》赏析详情»
况周颐(1859~1926)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官员和词人。他原名周仪,后来改名为周颐,以避免与宣统帝溥仪的名字相同。他的字是夔笙,又有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年号蕙风词隐,人们也称他为况古、况古人。他的室名有兰云梦楼、西庐等。
况周颐出生在广西临桂(今桂林),原籍湖南宝庆。他于光绪五年成为举人,曾在内阁中担任中书官,后来进入了张之洞和端方幕府任职。他一生都致力于词作,共计五十年,尤其擅长词论。他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一起被誉为“清末四大家”。
况周颐著有《蕙风词》和《蕙风词话》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对词的独特见解和才华横溢的写作风格。他的词作被广泛传播,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况周颐于1926年去世,他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被后人视为晚清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暗雨收梅,晴波摇柳,万顷水精宫冷。桥森画栋,岸列红楼,两岸翠帘交映。天上行舟,鉴中开户,人在蕊珠仙境。况吟烟啸月,弹丝吹竹,太平歌咏。
人尽说、铜虎分贤,银潢储秀,巩固行都藩屏。棠阴散暑,鼎篆凝香,永日一庭虚静。红袖持觞,彩笺挥翰,适意酒豪诗俊。看飞云丹诏,行沙金勒,待公归觐。
静室修心,云山养道,几个遇人传诀。
钻攒八卦,鼎备三才,修建道家基业。
阴与阳并,斡转枢机,旋走虎龙蟠结。
这天机逆顺,学流不晓,岂能分别。
希夷理、瑞气腾腾,祥云霭霭,紫雾罩笼金阙。
千神咸备,万化全成,方应大丹熟也。
琪树瑶花,遍满虚无真景,翠红相列。
观心澄晓月,清风满目,洞天清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