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原文赏析

  • hán
    shí
  • [
    sòng
    dài
    ]
    zhāng
  • rén
    dào
    yán
    yàn
    weì
    guò
  • qīng
    chóu
    shī
    jiǔ
    shào
    hán
    shí
    fēng
    duō
  • míng
    yīn
    nóng
    jīn
    huái
    怀
    shǔ
    diào
    suō
  • jīng
    shí
    jié
    huàn
    ān
    fēn
    kàn

原文: 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
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
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相关标签:寒食节

译文及注释

地僻(pì):偏,距离中心地区远的。
檐(yán):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地方偏僻,人稀少,房屋的檐口还没有燕子飞过。

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清愁的诗酒很少,而寒食时节却经常有雨风。

襟(jīn)怀:胸怀;怀抱。
蓑(suō):用草或棕毛做成的防雨器。
注释:这句话说名字取自农具,而心怀的是钓鱼的蓑衣。

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
注释: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惊慌,要安心看待时节的变换。 《寒食》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1. 僻:指偏离中心地区,距离较远的地方。例如:他住在城市的一个僻静的角落。

2. 檐:指房屋屋顶向外延伸的部分,通常用于遮挡阳光或雨水。例如:他坐在屋檐下,避免被雨水淋湿。

3. 清愁:指一种凄凉的、忧郁的情绪。例如:她的歌声中透露出一丝清愁。

4. 襟怀:指胸怀、怀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胸襟宽广,能容纳各种事物。例如:他的襟怀宽广,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

5. 蓑:指一种用草或棕毛制成的防雨器,通常用于农民或渔民在雨天保护身体。例如:他背着蓑,走在雨中。 《寒食》注释详情»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他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出生于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后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并卜居南湖。他的家世显赫,是宋南渡名将张俊的曾孙,刘光世的外孙。他还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在隆兴二年(1164),张镃担任大理司直一职。淳熙年间,他担任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他成为司农寺主簿,后升任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他参与谋刺韩侂胄,并计划除掉宰相史弥远,但事情败露,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免去职务,被贬为象州编管。据推测,他可能在同年去世。

综上所述,张镃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出生于1153年左右,去世于1221年左右。他的家世背景显赫,曾担任过大理司直、秘阁通判婺州、司农寺主簿等职务。他在文学界有一定的地位,也是张氏家族转向文阶的重要人物。

猜您喜欢

相和歌辞。江南曲

唐代 张籍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土地卑湿饶虫蛇,
连木为牌入江住。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长江午日酤春酒,
高高酒旗悬江口。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牧童词

唐代 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没蕃故人

唐代 张籍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