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藤池水盘树根,左攫右拏龙虎蹲。横空直上相陵突,
丰茸离纚若无骨,风雷霹雳连黑枝,人言其下藏妖魑。
空庭落叶乍开合,十月苦寒常倒垂。忆昨花飞满空殿,
密叶吹香饭僧遍。南阶双桐一百尺,相与年年老霜霰。
李颀(690-751)是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据说出生于东川(今四川三台),但也有争议。他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他中进士,后来担任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李颀的诗作以边塞题材为主,表现了豪放、慷慨和悲凉的风格。他的七言歌行尤为突出,具有独特的特色。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边塞风光、战争和士兵生活为主题,展现了边塞的艰苦和士兵的忠诚。他的诗作情感丰富,语言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李颀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誉为“边塞诗人”。他的作品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李颀体”,成为了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之一。
李颀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情况目前已无法考证,只能根据史书和传说进行推测。然而,他的诗作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