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玉树后庭花》曲终人散,国破家亡,一行大雁南飞送走石城的秋天。
山川、江河依旧,从不管六朝兴亡更替,任凭那斜阳伴随着游子的愁思。
注释:玉树:《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也是宫中流行的歌词。
石城:石城特指南京,因为南京又称为石头城,所以石城又是南京的别称。
江山:犹言山川、江河。
一任:任凭。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译文:《玉树后庭花》曲终人散,国破家亡,一行大雁南飞送走石城的秋天。
山川、江河依旧,从不管六朝兴亡更替,任凭那斜阳伴随着游子的愁思。
注释:玉树(yù shù):《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也是宫中流行的歌词。
石城(shí chéng):石城特指南京,因为南京又称为石头城,所以石城又是南京的别称。
江山(jiāng shān):犹言山川、江河。
一任(yī rèn):任凭。
《再过金陵》译文及注释详情»
《再过金陵》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绘金陵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对六朝王朝的追忆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诗中的《玉树后庭花》,指的是金陵的繁华景象,但这繁华却断送了几多王业。这句话暗示了金陵的兴盛和衰败,以及历史的更迭。秋风瑟瑟,大雁南飞,诗人再次来到金陵,面对六朝残破的景象,心中涌起对江山故国的思念之情。
诗中提到的夕阳,象征着唐王朝的衰落。夕阳西下,正如唐王朝的江河日下,一任斜阳伴着诗人的愁思。夕阳的落下,也象征着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以自己的诗作,构建出凄清晚照中的诗词世界,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山川、江河的不变,它们不论兴亡更替,也不管过往凭吊之人的感叹与悲愁,依然任凭斜阳西照。诗人目睹了安史之乱后江山依旧,政事日非的现实,通过古鉴今,发出深深的感慨。诗中的语调凄凉,心事沉重,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斜光照临,日薄西山,对于处于社会动荡或家业不幸中的人们来说,更容易产生江山己尽、家国衰败的情怀。面对破碎的江山,再加上斜阳的映照,江山却不知愁苦,诗人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悲凉之情。诗人深感悲情万千,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思念溢于言表。
通过描绘金陵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再过金陵》表达了对六朝王朝的追忆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诗中的凄凉语调和沉重心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成为一首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咏史之作。
《再过金陵》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包佶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出生和死亡的具体年份不详。他的字是幼正,出生在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包佶曾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等官职,他在任职期间一直严正公正,声名远扬。因病辞去官职后,最终在故乡去世。他被封为丹阳郡公。
包佶在天宝六年考取进士,后来累升至谏议大夫的官职,但因善于言辞而被贬到岭南。刘晏上奏后,包佶被任命为汴东两税使。刘晏罢职后,包佶被任命为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后来,他又被调任为刑部侍郎,并且晋升为秘书监。在任职期间,他一直以谨慎和准确著称,无论身在何处,都有声望。
包佶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气质清深。他对古经典深感着迷,尤其擅长《大雅》的诵读。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经验丰富,被誉为诗家中的老手。他与刘长卿、窦叔向等诸公都有着深厚的友谊。然而,晚年时他患上了风湿病,因此辞去了宠爱和高官厚禄,也无法享受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