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间即事》原文赏析

  • dào
    jiān
    shì
  • [
    sòng
    dài
    ]
    huáng
    gōng
  • huā
    zhī
    jìn
    yīng
    jiāng
    lǎo
    sāng
    jiàn
    cán
    mián
  • bàn
    shī
    湿
    bàn
    qíng
    meí
    dào
    zhà
    hán
    zhà
    nuǎn
    mài
    qiū
    tiān
  • cūn
    jiǔ
    shuí
    néng
    yóu
    shī
    jìn
    ǒu
    rán
  • fāng
    cùn
    shì
    qiú
    shí
    xíng
    xiān

原文: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相关标签:田园写景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枝头的花已经开败,莺啼的声音也渐渐稀残;桑树上叶子渐渐稀疏,蚕也作茧三眠。
梅雨的道路总是忽干忽湿,麦收时节天气常常乍暖乍寒。
我在小村的酒店停下,喝着薄酒,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旅店的墙上题诗,也只是偶然。
只要心境怡然,全然没有尘俗杂事;即使天天粗衣淡饭,也悠闲自乐宛如神仙。

注释:乍寒乍暖:忽冷忽热。
麦秋:麦收,粮食成熟为秋。
村垆(lú):乡村酒店。
邮:驿站、旅舍。
方寸:指心。
怡怡:和悦顺从。
粗裘(qiú):粗布衣服。
粝(lì)食:粗米饭。
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记载的长寿佛,后指人间安乐长寿的人。 《道间即事》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黄公度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黄公度是宋代文学家,他曾经以状元的身份进入官场,但因为不愿意与奸相秦桧勾结而选择辞官。后来,他因为创作了《分水岭》这首诗被流放。这首诗是在他流亡期间创作的,通过描写旅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内心的恬然自适和随遇而安的处事观。

在这首诗中,黄公度通过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可能在旅途中看到了各种风景和事物,这些景物成为他表达自己情感的媒介。他可能看到了山川河流,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也可能看到了乡村田园的宁静和美丽。这些景物激发了他内心的感慨和思考,使他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流亡生活。

黄公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恬然自适情怀和随遇而安的处事观。他可能认为,人生中的起起落落和变化无常是不可避免的,而自己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变化,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他可能认为,无论是官场的得失,还是流亡的艰辛,都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而他选择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这些经历,使得自己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黄公度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通过借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黄公度表达了自己的恬然自适情怀和随遇而安的处事观。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流亡生活中的心境和态度,也展示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智慧。 《道间即事》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的安慰,心情愉悦。他选择了随遇而安,享受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不再计较得失。最后一句“自有人间处处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春天的气息。



整首诗以描写江南初夏的田园景色为主线,通过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心情和处世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枝凋零、桑叶稀疏、梅雨天气等景象,将读者带入了江南初夏的美丽世界。同时,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旅途经历和心情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惋惜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人运用对偶句式,将不同的景物和情感相互衬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层次感。例如“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半湿半晴路不远,谁能择在邮馆船”等句子,通过对比描写了季节的变迁和旅途的艰辛,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其次,诗人运用了具体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笔触,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描写梅雨天气时使用了“半湿半晴”这样形象的词语,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不易。同时,诗人还将养蚕和麦收等农事活动融入诗中,丰富了季节感,增添了生活气息。



最后,诗人通过自己的旅途经历和心情变化,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诗人选择了随遇而安,享受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不再计较得失。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给人以启示,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春天的气息。



总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初夏的田园景色,通过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心情和处世观。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示。诗人通过对比和描写细节,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惋惜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道间即事》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黄公度的照片
黄公度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他于绍兴八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一,被任命为平海军节度判官。然而,后来他被秦桧诬陷,被罢免职务。黄公度随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但不久后又被罢免,被调任为台州崇道观的主管。

黄公度在任通判肇庆府期间,还兼任南恩州的知州。然而,秦桧去世后,黄公度得以复职,并且逐渐晋升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的职位。然而,黄公度在四十八岁时去世。

黄公度一生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和《知稼翁词》一卷。这些著作记录了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猜您喜欢

桂阳宰胡达信同年见赠三首次韵

宋代 黄公度

场屋声名识子初,气吞杨孔况其馀。
十年流落犹州县,千里往来只简书。
卧雨餐风从鞅掌,昂霄耸壑正权舆。
割鸡久屈屠牛手,洗眼天涯看诏除。

卜算子·薄宦各东西

宋代 黄公度

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
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

和蔡司法南安之什

宋代 黄公度

一夜晴风吹晓霞,平明联辔踏飞花。
岚光且对圣贤酒,世事仅同蛮触蜗。
簿领迷人春易老,渔樵满地昼无哗。
登临未饱溪山兴,归路星星月照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