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犯·苔梅》原文赏析

  • huā
    fàn
    ·
    tái
    meí
  • [
    sòng
    dài
    ]
    wáng
    sūn
  • chán
    juān
    cāng
    huán
    yíng
    yíng
    kàn
    liú
    shuǐ
    duàn
    hún
    shí
    tàn
    gàn
    piāo
    líng
    nán
    shān
    suì
    wǎn
    shuí
    kān
    láng
    liáo
    màn
    绿
    suō
    chōng
    xuě
    zhōu
    hán
    làng
  • sān
    huā
    liǎng
    ruǐ
    méng
    róng
    yǒu
    hèn
    míng
    zhū
    qīng
    weǐ
    yún
    wěn
    lán
    zhèng
    chūn
    qiáo
    cuì
    luó
    mèng
    bàn
    chán
    guà
    xiǎo
    yāo
    fèng
    lěng
    shān
    zhōng
    rén
    zhà
    yòu
    huàn
    guī
    xiāng
    kōng
    cuì
    beì

原文: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相关标签:咏物梅花抒怀花犯

译文及注释

译文:苔梅苍古却如美人,苍苔细长如发,梅花白似女子的面颊,身姿雅淡高洁,生长在水边,临水照影,顾盼生姿。幽香浓郁,十里之外,都让人断魂。可叹它身上长的绀绿的苔须瓢飘荡荡,难以系住我对离去的友人的思念我的悲伤。在家乡的山中,还能给谁寄去一枝梅花。独自倚着如玉的青竹,徒然地想起往昔在大雪之夜,我披着蓑衣,乘着一叶孤舟于风雪中赏雪。
梅花如今也是三两朵的残蕊罢了,稀稀落落的点缀在草木萦茸之间,梅花点点如珠飘落,似有摇落之恨。梅花隐于深山,洁雅闲静,苔丝如衣,却因庇护寒夜开放的梅花而憔悴。可惜梅花只在梦中,残月挂在空中,天色将明,梅花在寒风里盛开,我乍然惊醒,想要唤取梦中的梅花,只是梅魂归去,梦醒后仅留下梅花的余香。

注释:
花犯:周邦彦自度曲。又名《绣鸾凤花犯》。“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九句,四仄韵。
苔梅:枝干上长有苔藓之梅。据周密《乾淳起居注》云:“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余。”
婵娟:形态美好。
苍鬟(huán)素靥(yè):形容苔丝如发鬟般飘垂。《梅谱》云:“苔梅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飘飘,殊为可玩。”“素”字,极写梅花的冰姿雪容。靥者,及指妇女面容,以此喻梅花。
盈盈:风姿仪态之美
瞰(kàn)流水:流水倒映梅姿,梅姿风态万千。梅奇水清,相映成趣
绀(gàn)缕:深青色的丝缕,此以指梅树上的苔丝。词人飘泊在外,本来离思正苦,眼下见苔丝飘失零落,更勾起满腹心思,纵使绀缕飘零,亦难系住。
故山:指故乡家山。岁晚:指暮年。谁堪寄:则谓无人可以寄语。
琅:指青竹。
三花两蕊:即梅干上破苔丝而出的小梅,言明数 《花犯·苔梅》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宋朝末年,南宋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元军的强大压力。当时的南宋皇帝赵昺在位不久,国家已经岌岌可危。在这个动荡的时期,王沂孙创作了这首苔梅词。

这首词描绘了一株苔梅的美丽和坚韧。梅花是冬季中的瑰宝,它在严寒的冬天中依然能够绽放出傲然的花朵。梅花的幽贞之姿和凌寒之质,使得它成为历代诗人所倾慕的对象。王沂孙通过描绘苔梅的美丽,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坚定。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临安失守之后。当时,元军攻破了临安,南宋的首都沦陷。这是南宋政权的重大挫折,也是王沂孙创作这首词的重要背景。在这个时刻,王沂孙以苔梅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王沂孙的这首苔梅词是在德佑二年(1276)三月创作的。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政权岌岌可危的时刻,元军的压力越来越大。王沂孙在这个时刻创作了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这首苔梅词以其深情和坚韧的意境,成为了南宋末年文人士大夫们的共同心声。它通过苔梅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首词不仅展现了王沂孙的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不安。 《花犯·苔梅》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苔梅》进行解读。词中以描绘苔梅的古老清奇之美为起点,通过使用“古”字来暗示苔梅的历史悠久和阅世经验丰富。接着,词人以“断魂十里”来承接前面的意境,表达出对苔梅凋零的叹息和离思之情。在词的后半部分,词人通过“故山岁晚谁堪寄”和“琅玕聊自倚”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国之痛的忧伤。词人回忆起年轻时驾舟寻梅的情景,但又感叹往事已逝,再也无法回到过去。接着,词人通过描写小梅吐蕾的动态和含意,表达出小梅对游客随意攀折的恨意。这与古谣中的“明珠轻委”相呼应,暗示了词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最后,词人通过描写古梅的高洁和坚守,表达出自己对南宋的留恋和对亡国之痛的控诉。整首词通过描绘苔梅的美丽和寓意,表达了词人对故乡和国家的思念和忧伤之情。 《花犯·苔梅》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王沂孙的照片
王沂孙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的年龄大约与张炎相仿。在元朝时,他曾担任庆元路学正的职务。

王沂孙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有《花外集》,也被称为《碧山乐府》。这部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可能包括了关于他的生平经历、感悟和思考等。

除了文学创作,王沂孙还有一些别名和称号。他被称为碧山、中仙和玉笥山人,这些称号可能与他的个人修养、生活环境或者文学风格有关。

关于王沂孙的具体生卒年份和其他详细信息目前无法确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资料收集。

猜您喜欢

花犯 初秋山中始见红叶,和碧山

清代 杨玉衔

影娟娟,斜阳古道,红尘逐流水。
故乡百里。
自病叶辞柯,同入秋思。
塞鸿未到情难寄。
天涯亭独倚。
记艳迹、御沟题句,醒来原梦里。
何须妆点买脂胭,斑斓似郑佩,江皋同委。
妃子靥,初中酒、不关憔悴。
催诗料、檐花伴落,飘几片、敲门人欲起。
偶晓醉,篱边卧处,偎身疑锦被。

花犯 赋龙爪水仙,旧曰蟹爪,更以

清代 姚华

水云乡,仙衣化去,軿龙露霜爪。
洞天瑶岛,记韵冷琴操,无双清妙。
凌波倩影尘难到。
陈王应赋矫。
未比得、麻姑长甲,轻舒纤处巧。
余寒只春更争开,东溟几许路,珂声风袅。
刀似水,香疑梦、翠虬争拗。
擎金盏、拿空势起,甚醉浅、春风知被恼。
待皱了、吴江清浪,寻伊归路渺。

花犯 咏浩然堂后池上白山茶用

清代 陈维崧

封西风,亭亭一树,个侬好风味。
和烟和月,也无人怜惜,不胜清丽。
水晶帘额深深倚。
天寒私自喜。
似小玉、夜长无伴,上床铺粉被。
珠窗一层障疏花,似无还似有,共人憔悴。
愁杀是、青霜轻坠。
记一种、红颜窈窕,曾开在、三春台榭里。
只薄命、年年流落,秋天凉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