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秋声》原文赏析

  • sǎo
    huā
    yóu
    ·
    qiū
    shēng
  • [
    sòng
    dài
    ]
    wáng
    sūn
  • shāng
    biāo
    zhà
    jiàn
    chū
    wén
    xiāo
    xiāo
    hái
    zhù
    dùn
    jīng
    juàn
    beì
    qīng
    dēng
    diào
    yǐng
    yín
    chóu
    duàn
    píng
    shì
    huāng
    tíng
    tīng
    zài
    dàn
    luò
    mǎn
    jiē
    weí
    yǒu
    gāo
    shù
  • tiáo
    guī
    mèng
    zhèng
    lǎo
    ěr
    nán
    jìn
    bìng
    huái
    怀
    chǔ
    shān
    yuàn
    xiǎng
    biān
    hóng
    鸿
    qióng
    shǔ
    diǎn
    xiāng
    gēng
    zhù
    jiāo
    chù
    zhè
    xián
    chóu
    shēn
    yóu

原文: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


相关标签:秋天声音写风思乡扫花游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天的凄凉声音突然响起,渐渐地能听到声音,淅淅萧萧的风声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风声吓到了疲倦的旅人。他对着青灯望着自己的影子,感到孤独,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吟诵悲伤的诗篇。风声断断续续的,于是他试着仔细听听荒庭院里的声音。可是风声在哪里呢?只有庭院里的高树和满满的台阶上的树叶。

仿佛进入遥远的梦境。正好老来不堪听取凄凉的秋声,有着生病憔悴的样子。本来是山里的庭院。却想到边塞鸿雁的孤鸣,台阶下蟋蟀的秘密私语。雨滴打在芭蕉上的声音与鸿雁的叫声和蟋蟀的鸣叫相呼应。我无处可躲避。这种闲愁,夜越深越痛苦。

注释:秋声:到了秋天,西风起,草木凋零,有很多凄凉的声音,称为秋声。
商飙:指秋风。古人将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季。商音凄厉,与秋天凄凉的气氛相呼应。因此用商来指代秋季。
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
倦旅:指疲倦于行旅的人。
青灯:光线呈青色的油灯,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
吊影:对着自己的影子自怜。形容极度孤独。
愁赋:度郎先自己吟诵悲伤的诗篇,悲伤的声音更加清晰。
断续:意指风声不定时断时续。没有准确或稳定的意思。
何许:何处。
但:只有。
迢递:遥远的样子。
老耳难禁:老年人无法忍受凄凉的秋声。
边鸿:边塞上的鸿雁。孤唳:指鸿雁孤独的叫声。砌蛩:台阶下的蟋蟀。
数点:指雨滴。更著:更加频繁。 《扫花游·秋声》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元朝时期的一个事件。在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朝廷发布诏令,要寻找隐居埋名的人才,并征召南方的士人,各级官府也被要求严格监督。在宋朝灭亡后,一直隐居在会稽的王沂孙在这一年被强制征召,担任庆元路学正的职务。这首《扫花游·秋声》是他在担任庆元路学正期间,日夜思念故乡并渴望早日归家的心情的流露。 《扫花游·秋声》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感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最后一段则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和抒发。词人以“倦旅思归”来表达自己的心愿,但又以“欲归不能”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倦旅思归,是每个离乡背井的人都会有的情感,而欲归不能,则是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归乡的愿望。老病缠身,亡国之恨,身世之悲,都是词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通过这首词,词人将自己的心情与秋声相结合,以咏物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词人的心境。



总的来说,王沂孙的《扫花游·秋声》是一首独具特色的咏物词。通过对秋声的描写和自身情感的抒发,词人将秋声与倦旅思归、欲归不能、老病缠身的难言之痛、亡国之恨和身世之悲相结合,使词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动人。同时,词人的布局构思也很新颖,通过转换视听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到词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词人的情感。这首词不仅在咏物赋情上有独到之处,也展现了王沂孙独特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扫花游·秋声》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王沂孙的照片
王沂孙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的年龄大约与张炎相仿。在元朝时,他曾担任庆元路学正的职务。

王沂孙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有《花外集》,也被称为《碧山乐府》。这部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可能包括了关于他的生平经历、感悟和思考等。

除了文学创作,王沂孙还有一些别名和称号。他被称为碧山、中仙和玉笥山人,这些称号可能与他的个人修养、生活环境或者文学风格有关。

关于王沂孙的具体生卒年份和其他详细信息目前无法确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资料收集。

猜您喜欢

声声慢·秋声

宋代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秋宿湘江遇雨

五代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思吴江歌

魏晋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