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 咏米家灯》原文赏析

  • yín
    dēng
    yǒng
    jiā
    dēng
  • [
    qīng
    dài
    ]
    máo
    líng
  • bǎi
    chǐ
    bīng
  • kuàng
    mǎn
    jìn
    zhāng
    luó
  • jiǎn
    weí
    lán
    duī
    shā
    zuò
    shù
    shǔ
    jiā
    shān
    shuǐ
  • píng
    rén
    zhǐ
  • dào
    rén
    zài
    huā
    píng
  • jīn
    chóng
    leì
    leì
  • guāng
    dào
    chù
  • dài
    zhū
    gān
    竿
    lóng
    xián
    huǒ
    zǒng
    shì
    shǔ
    tiáo
    hóng
  • dēng
    qián
    qiě
    zuì
  • kàn
    dēng
    yǐng
    zhào
    rén

原文: 百尺冰荷可喜。
况满壁、尽张罗绮。
剪縠为栏,堆纱作树,不数米家山水。
隔屏人指。
道人在、隔花屏里。
金粟玉虫累累。
光到处、辘轳齐起。
鸡戴珠竿,龙衔火籥,总是数条红紫。
灯前且醉。
看灯影、照人何几。


相关标签:剔银灯

清代诗人毛奇龄的照片
毛奇龄

毛奇龄(1623—1716)是清初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与他的兄弟毛万龄一起被称为“江东二毛”。他的原名是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初晴、晚晴等。他出生在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因为他的家族来自西河,所以学者们称他为“西河先生”。

在明末时期,毛奇龄是一位诸生,清初时参与了抗清军事,因此流亡多年才得以出仕。康熙时期,他被荐举为博学鸿词科,被任命为检讨,并充任明史馆的纂修官。然而,不久后他请假回乡,再也没有出仕。

毛奇龄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经史和音韵学上,他的著作非常丰富。他所著的《西河合集》分为经集、史集、文集和杂著四部分,共有四百余卷。这些著作对于研究经学和历史学都有很大的价值。毛奇龄的学术成就使他在当时的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生平和贡献对于研究清初学术史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您喜欢

剔银灯

宋代 杜安世

好事争如不遇。可惜许、多情相误。月下风前,偷期窃会,共把衷肠分付。尤云殢雨。正缱绻、朝朝暮暮。
无奈别离情绪。和酒病、双眉长聚。信事凄凉,佳音迢递,似此因缘谁做。洞云深处。暗回首、落花飞絮。

剔银灯 和深中闺思韵

清代 陈祖绶

人在壶天游畅。
忘却花前吟赏。
密字珠连,微熏铁拨,灯穗一枝红上。
江潮易长。
布帆远、几回怊怅。
挥手垂杨独往。
犹记往时愁况。
且问今宵,相思旧雨,安得和云同飏。
非非入想。
化鱼去、愿相偎傍。

剔银灯

宋代 关注

小院烟凉雨细。
正好恹恹春睡。
蓦被金枝,连推绣枕,报道皇都书至。
良人得意。
集英殿、首攀仙桂。
斗帐重襟惊起。
斜倚屏山偷喜。
宝髻慵梳,香笺折破,果见中、高高名第。
秦楼十二。
知他向、谁家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