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百尺冰荷可喜。
况满壁、尽张罗绮。
剪縠为栏,堆纱作树,不数米家山水。
隔屏人指。
道人在、隔花屏里。
金粟玉虫累累。
光到处、辘轳齐起。
鸡戴珠竿,龙衔火籥,总是数条红紫。
灯前且醉。
看灯影、照人何几。
毛奇龄(1623—1716)是清初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与他的兄弟毛万龄一起被称为“江东二毛”。他的原名是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初晴、晚晴等。他出生在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因为他的家族来自西河,所以学者们称他为“西河先生”。
在明末时期,毛奇龄是一位诸生,清初时参与了抗清军事,因此流亡多年才得以出仕。康熙时期,他被荐举为博学鸿词科,被任命为检讨,并充任明史馆的纂修官。然而,不久后他请假回乡,再也没有出仕。
毛奇龄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经史和音韵学上,他的著作非常丰富。他所著的《西河合集》分为经集、史集、文集和杂著四部分,共有四百余卷。这些著作对于研究经学和历史学都有很大的价值。毛奇龄的学术成就使他在当时的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生平和贡献对于研究清初学术史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在壶天游畅。
忘却花前吟赏。
密字珠连,微熏铁拨,灯穗一枝红上。
江潮易长。
布帆远、几回怊怅。
挥手垂杨独往。
犹记往时愁况。
且问今宵,相思旧雨,安得和云同飏。
非非入想。
化鱼去、愿相偎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