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陂田:山田。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两两:成双成对。
《村居》译文及注释详情»
村庄的远处有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花园,篱笆上绕着青竹,绿水倒映在池塘中,一片田园风光。槿花稀疏,只剩下几朵,而榆树的叶子早已随风飘散。天色渐渐暗下来,老牛慢慢地回到家。牛背上不是吹着短笛的牧牛少年,而是站立着的寒鸦。 《村居》译文详情»
译文: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注释:陂田:山田。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两两:成双成对。
《村居》译文及注释二详情»
风落,鸟随人去”,但这里的乌鸦是在牛背上伫立,与牛一同归家,给人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农村秋日黄昏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和平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和情感。 《村居》赏析二详情»
《村居》是张舜民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描绘村居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构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诗中的第一句“水绕陂田竹绕篱”通过电影镜头的转换,将视线从远处的山坡田地转移到了村居的小园。这里的环境优美,有流水潺潺,青竹绕篱,绿水映陂,给人一种宁静和田园风光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榆钱落尽槿花稀”却透露出时光的流转和凋零的迹象。槿花稀疏,木槿花凋谢,暗示着秋天的到来和美好时光的逝去。尽管院落内依然绿阴宜人,但已经过了盛时,只剩下几朵残存的木槿花,给人一种美人迟暮和清寂之感。
接着,诗人将镜头转移到小院外,描绘了夕阳下牛背上的寒鸦。夕阳西沉,暮色朦胧,老牛缓缓归来。这里的景象与《诗经》中的描写相呼应,但诗人并没有重复前人的诗意,而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牛背上站立着寒鸦,寒鸦在宁静的氛围中悠闲自在,与牛的动静相衬,构成了一幅新颖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创造,展示了宋人诗歌追求生新的特点。
诗的最后一句“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是一个巧妙的点睛之笔。诗人没有直接描述牛背上的寒鸦,而是通过“无人卧”这三个字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想象。这样的表达方式增加了诗的韵味和意境,使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总的来说,张舜民的《村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构思,展现了村居景色的美丽和时光的流转。诗中的景物和形象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宋人诗歌的追求生新的特点。
《村居》鉴赏详情»
张舜民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画家,具体的出生和死亡年份不详。他的字是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他出生在邠州(今陕西彬县)。
张舜民是诗人陈师道的姊夫。他在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中进士,后来担任襄乐令一职。在元丰年间,他被环庆帅高遵裕辟为机密文字的负责人。元祐初,他还担任过监察御史一职。他为人刚直敢言。
徽宗时期,张舜民被升任为右谏议大夫,任职仅七天,但他提交了60篇言事。不久之后,他被任命为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来又改任知同州。
由于卷入元祐党争事件,张舜民被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并被安置在商州。后来,他还曾担任过集贤殿修撰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