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送友人》原文赏析

  • xiá
    kǒu
    sòng
    yǒu
    rén
  • [
    táng
    dài
    ]
    kōng
    shǔ
  • xiá
    kǒu
    huā
    feī
    jìn
    chūn
    tiān
    zhù
    leì
    zhān
    jīn
  • lái
    shí
    wàn
    tóng
    weí
    jīn
    fān
    chéng
    sòng
    rén

原文: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相关标签:离别春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
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

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注释:
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欲尽春:春欲尽。
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峡口送友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是司空曙,与他的好友离别后所作。具体的创作年份不详。在现实的压力下,他们的目光开始向内凝缩,他们以敏感的诗心直接把握时代的心理节奏和情绪特点。他们将诗的触角伸向审美主体的心灵深处,通过表现诗人复杂深微的心态,实现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领悟。这篇创作背景揭示了诗人在离别后的情感体验和对世界的思考。 《峡口送友人》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峡口送友》是一首唐代的绝句,以相互送别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惆怅之情。与一般的送别诗不同,这首诗中的送别双方都是客人,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通过描写眼前景物和表达自己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送别时的惆怅之情。

首句中的“峡口”表示地点,通过描写眼前的景物,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诗中的“花飞”是意象,也就是飞舞的花朵。而“欲尽春”则直接表明了季节是暮春。通过描写客人和主人的去留,诗中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了彼此间的惆怅心情。虽然选材一般,但写法却比较别致,展现了作者的匠心独用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整首诗使用了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中的“峡口花已飞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而“天涯”一词则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而“泪沾巾”则更多地留给了生离的可能性。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他乡已经凄凉,再遇到别客情,更加悲凄。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深刻复杂。

总的来说,这首《峡口送友》通过描写景物和表达自己的心情,深刻地表达了作者送别时的惆怅之情。通过正面烘托和意象的运用,诗中的别情更加凄凉入骨,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峡口送友人》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司空曙的照片
司空曙

根据提供的内容,整理补充如下:

司空曙(生卒年不详),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出生于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他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大约活动在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司空曙性格豪爽,才华出众,与李约是至交好友。他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还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作家。司空曙的诗作多以幽凄的情调为主题,描写了乱世后的心情。他的诗中常常出现一些优美的句子,比如后世流传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这些句子看似不起眼,却能触动人心,代表了普通人内心的感受。

关于司空曙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可供参考。根据《唐才子传》中的记载,司空曙字文初,但《新唐书》中没有提及他的字,因此字文初的记载可能不太准确。根据《永年县志》的记载,司空曙是永年县的人,这也是他的出生地。然而,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年份的资料目前尚不清楚。

猜您喜欢

送人游岭南

唐代 司空曙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风筝

唐代 司空曙

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迟难度,萦空细渐销。
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

留卢秦卿

唐代 司空曙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