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长堤蜿蜒曲折,水色碧绿明亮,一片悠悠。田间小沟的水流汇入漳河,一同缓缓流淌。
不要听到船桨声急促地催促,桃花溪水太浅,无法承受这装满离愁的小舟。
注释:
宴词:在宴会上所作的诗。
长堤:延绵的堤坝。
悠悠:形容水流长久绵延的样子。
畎(quǎn):田间的小沟。
漳河:位于今湖北省中部的一条河流。
催去棹(zhào):催促船只离开。催,催促。去,离开。棹,长的船桨。
胜:承受。
《宴词》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以宴席和美景为背景,却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诗人通过描写春水流去和涓涓渠水汇入漳河的景象,暗示了他的惜别之情。尽管美景如春水能够流动,但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他担心离愁和别恨会越来越多,船儿会过重,而桃花溪又太浅,无法承载满船的离愁。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整首诗通过反衬、想象和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离愁之重。这首诗含蓄蕴藉,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宴词》鉴赏详情»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他以豪放不羁的个性而闻名,常常击剑悲歌。他的诗歌经常被当时的乐工制曲歌唱。他与高适、王昌龄等人经常一起创作,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而著名。
王之涣的代表作品包括《登鹳雀楼》和《凉州词》等。其中,《登鹳雀楼》的开头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被誉为千古绝唱。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于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
关于王之涣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688年,逝世于742年。他的诗歌才华使他名动一时,成为盛唐时期的重要文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