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花帽檐行,宝钗梁畔,还是上元。看去年芳草,如今又绿,当时皓月,此夕仍圆。节序驱人人不解,道岁岁年年都一般。看承处,有烛龙照夜,铁凤连天。
东风不知倦客,又吹向楼阁山巅。任管弦闹处,诗豪得志,绮罗香里,侠少当权。客与溪翁无一事,但随俗簪花含笑看。无限意,更醉骑花影,饱看丰年。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出生于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大臣。他在嘉熙元年(1237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被追赠太师、秦国公,并谥号为文靖。
魏了翁反对佛教和老子的“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强调“寡欲”而不是“无欲”,并指出“虚无”是道德的害处。他推崇朱熹的理学,但对朱熹注释的经典是否完全可靠持怀疑态度。他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了“心”的作用,与陆九渊的观点相近。
除了学术上的成就,魏了翁还擅长诗词和文学创作。他的词语意境高远,风格或清丽,或悲壮。他的著作包括《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其中还有一部名为《鹤山长短句》的词集。
总结来说,魏了翁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理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佛教和老子的观点持批判态度,推崇朱熹的理学,并强调了“心”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文学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著作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十之年,头颅如此,岂不自知。正东家尼父,叹无闻日,鄹人孟子,不动心时。顾我未能真自信,算三十九年浑是非。随禄仕,便加齐卿相,于我何为。
人间郁蒸难耐,谁借我五万蒲葵。上玉台百尺,天连野□,□楼千里,江射晴晖。此意分明谁与会,但时把瑶笙和月吹。吾归矣,有鸿相与和,鹤自由飞。
学海词源,功名胜矣,足并千秋。
看曹刘沈谢,乃公驱遣,夔龙稷契,于帝旁求。
累叶金貂连凤阙,那便少、车前拥八驺。
经纶展,启沙堤黄阁,一半丹丘。
满座邹枚宾客,较才雄、谁似君侯。
记尚书红杏,金荃兰畹,坡仙铁板,玉宇琼楼。
暂借度支元补衮,更头黑、三公笑白头。
逢洗沐,坐蕉林书屋,细勒银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