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魏了翁的照片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出生于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大臣。他在嘉熙元年(1237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被追赠太师、秦国公,并谥号为文靖。

魏了翁反对佛教和老子的“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强调“寡欲”而不是“无欲”,并指出“虚无”是道德的害处。他推崇朱熹的理学,但对朱熹注释的经典是否完全可靠持怀疑态度。他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了“心”的作用,与陆九渊的观点相近。

除了学术上的成就,魏了翁还擅长诗词和文学创作。他的词语意境高远,风格或清丽,或悲壮。他的著作包括《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其中还有一部名为《鹤山长短句》的词集。

总结来说,魏了翁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理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佛教和老子的观点持批判态度,推崇朱熹的理学,并强调了“心”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文学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著作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主要成就

魏了翁的诗文造诣很深,他生活在一个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的时代,但他却专注于经学和古代文化。他推崇朱熹的理学,强调心的作用,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他的诗文集《鹤山全集》一百零九卷,其中包括长短句三卷和十九首寿词,这在宋代的词集中是罕见的。黄升在《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中称赞他的寿词“皆得体”。张炎在《词源》中说:“寿词是最难的,如果全部写富贵就俗气,全部写功名就谄媚,全部写神仙就空洞虚幻。”

魏了翁的书法各种体裁都能写,他的作品清爽中带有奇崛的意味。然而,他的传世墨迹非常少,只有《文向帖》和《提刑提举帖》等二、三件作品。

在易学思想方面,魏了翁也推崇朱熹的理学,并与陆九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认为“河图与洛书,发挥道数无遗余”,坚信先天图已经存在,并非邵雍的私意。他在《四川茶马牛宝章大季修杨子墨池以书索题咏》一卷中说:“先天一图亭亭当当,愈玩愈有味,此决是古来曾有此说,特不知何为汉、唐千余年间更无一人说有。《参同》中虽略有此意,而方圆图之妙,则未知古人曾见之否?”他还在《答真侍郎》一卷中说:“窃意先天一图自古有之。”他以邵雍的说法为基础,在上封事书中详细论述了先后天图及其体与用。他解释了《易经》中的八卦序列以及其用途,说明了天地、山泽、雷风、水火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先天之卦是乾南坤北,而后天之卦则是乾上坤下。

总的来说,魏了翁是一位在诗文、书法和易学思想方面造诣很深的学者。他推崇朱熹的理学,注重心的作用,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他的诗文集《鹤山全集》和少量的传世墨迹都展示了他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他对河图洛书的肯定和对先天图的坚信,以及对八卦序列和用途的详细解释,都显示了他对易学思想的深入研究。魏了翁的贡献使他与真德秀齐名,成为南宋后期学术界的重要人物。 魏了翁主要成就详情»

墓地遗址

魏了翁墓是位于苏州市枫桥镇高景山金盆坞的一处重要文物遗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当时被列为吴县的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随着1995年苏州市区的划分,它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成为了苏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魏了翁墓的原始规模非常宏大,包括神道、神道碑和石碑坊等建筑。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它屡次经历了毁坏和修复的过程。具体来说,在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江苏布政使倪良用曾为魏了翁墓补立了一座七尺高的墓碑,上面刻有“先儒宋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公了翁墓”的字样。然而,这座墓碑后来也遭到了毁坏。

辛亥革命后,吴中保墓会的吴荫培先生重新立起了一块名为“宋魏文靖公了翁墓”的石碣。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块墓碣也遭到了毁坏,连墓的确切位置都无法找到。

魏了翁墓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曲折和变化。它的存在和保护也体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虽然墓碣和墓的确切位置已经无法找到,但是通过文献记载和考古研究,我们仍然可以了解到魏了翁墓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作为苏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魏了翁墓的保护工作仍在继续。通过加强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历史遗址。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魏了翁墓的历史价值,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魏了翁墓地遗址详情»

生平

栻请谥。这一系列的举动显示了魏了翁对于理学的热爱和推崇。



嘉定十四年(1221年),魏了翁被任命为江西安抚使,负责平定当地的叛乱。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改善民生、加强军队建设等,成功地平定了叛乱,恢复了当地的稳定。因此,他被朝廷赞赏为“忠勇之臣”。



嘉定十五年(1222年),魏了翁被任命为江西提举宣抚司,继续负责维护当地的安定。他在任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还注重教育,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嘉定十六年(1223年),魏了翁被任命为江西提举宣抚司兼江西安抚使,继续负责维护当地的安定。他在这一年里,继续推行改革,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还注重教育,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嘉定十七年(1224年),魏了翁被任命为江西提举宣抚司兼江西安抚使,继续负责维护当地的安定。他在这一年里,继续推行改革,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还注重教育,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嘉定十八年(1225年),魏了翁被任命为江西提举宣抚司兼江西安抚使,继续负责维护当地的安定。他在这一年里,继续推行改革,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还注重教育,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嘉定十九年(1226年),魏了翁被任命为江西提举宣抚司兼江西安抚使,继续负责维护当地的安定。他在这一年里,继续推行改革,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还注重教育,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嘉定二十年(1227年),魏了翁因年老体弱,请求辞去官职,回到故乡蒲江。他在家乡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继续著书立说,传播理学思想。他的学术成就和为人民做出的贡献,使他成为当地人民的楷模和崇拜的对象。



魏了翁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为民造福,他的一系列举动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他的学术成就和为人民做出的贡献,使他成为南宋时期的杰出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后人,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魏了翁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