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想此为图者。
计生平、嵚嶙垒落,未经挥洒。
富贵何时思量起,凡事尽如此画。
纵满地、才源倾泻。
但频年驱驰南北,到头末、抹却当时话。
惟此剑,镇无价。
从前只向车前挂。
看中原、平沙万里,尽堪驰马。
建礼门边题名后,便到晾鹰台下。
且自解、双环重把。
多少英雄今安在,遇甘蝇、莫折飞蓬射。
穷与达,有时也。
毛奇龄(1623—1716)是清初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与他的兄弟毛万龄一起被称为“江东二毛”。他的原名是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初晴、晚晴等。他出生在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因为他的家族来自西河,所以学者们称他为“西河先生”。
在明末时期,毛奇龄是一位诸生,清初时参与了抗清军事,因此流亡多年才得以出仕。康熙时期,他被荐举为博学鸿词科,被任命为检讨,并充任明史馆的纂修官。然而,不久后他请假回乡,再也没有出仕。
毛奇龄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经史和音韵学上,他的著作非常丰富。他所著的《西河合集》分为经集、史集、文集和杂著四部分,共有四百余卷。这些著作对于研究经学和历史学都有很大的价值。毛奇龄的学术成就使他在当时的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生平和贡献对于研究清初学术史和文化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朋旧微佳会。
羡豪游、轻狂俊赏,上林春醉。
莽莽燕云风雪地,饮似长鲸吸海。
只雷岸,离怀未坠。
寒雨薶愁愁刬月,抚镜鸾瘦损青蛾改。
飞绿蚁,烹银脍。
故园梅萼依然在。
问何时、夜窗刻烛,清吟还再。
悟彻浮生如梦雾,著我艰辛卅载。
况春日,莺花无赖。
回首关山应怅望,隔云泥遥洒西风泪。
千里外,乡心碎。
蟾影晴波侧。
照分明、千秋青史,一池碧血。
夹水长虹明镜在,极目迷离遗迹。
看踠地,垂杨如织。
词卷长留忠愤气(约园主人有词数卷,今已付梓),吊荒邱拥翠亭边月(园有拥翠亭,自兵燹后,仅存陈迹)。
风飒飒,声呜咽。
重兴赖有闺中杰。
历艰辛、肩扶画栋,手搀残碣⑴。
苍翠山光输粉本,罨尽游丝千尺。
正花妥,蝶慵时节。
我愿携锄供汲扫,结芳邻待伴幽人窟。
春雨细,晓烟湿。
帘押深深护。
认宵来、玉蟾影亚,金猊香炷。
瞥眼韶华如过客,赢得病魔几许。
只一点,离痕难诉。
回首春申江上月,最关心花萼楼深处。
联咏地,应重遇。
迷离蝶梦浑无主。
怎禁他、风憔月悴,莺欺燕妒。
别有情怀愁未了,付与落花飞絮。
剩宛转,柔肠千缕。
倚遍屏山凝望久,大雷书喜报兰芽吐(时伯兄得子旬日矣)。
欣入手,双鱼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