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书怨》原文赏析

  • cǎi
    shū
    yuàn
  • [
    táng
    dài
    ]
    shàng
    guān
    zhāo
    róng
  • xià
    dòng
    tíng
    chū
    jūn
    wàn
  • lòu
    nóng
    xiāng
    beì
    lěng
    yuè
    luò
    jǐn
    píng
  • zòu
    jiāng
    nán
    tān
    fēng
    beǐ
    shū
  • shū
    zhōng
    bié
    weí
    chàng
    jiǔ

原文: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相关标签:思妇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很短,期待的时问总是很长很长。秋天又来了,满江的红叶向洞庭湖悠悠飘去,而你却在迢迢的万里之外。秋夜长,相思更长;只有寒露带给凄凉,只有月儿与我为伴。
真想弹奏一曲热闹的江南采莲曲,把它封在信中一封又一封地往蓟北寄去。信中没有写别的,只是写了长久以来的相思与惆怅。

注释:彩书怨:一名《彩毫怨》。彩书:即帛书,指书信。
叶下:秋至之征。初:一作“秋”。
馀(yú):不尽的,未完的。
锦屏:锦绣屏风,这里指天空。
江南曲:乐府曲调名。这里代指歌咏游乐之曲。
贪:急切。封:这里有“写”的意思。蓟(jì)北:蓟州(今河北蓟县)以北一带地方,此泛指东北边地。
书:信。
怅:惆怅。 《彩书怨》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初唐时期。这首诗虽然表达了作者对唐中宗的思念之情,但并非真实地写自己的经历,而是一种摹拟的创作。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来自于闺怨诗,描写了一位思念丈夫的妇人内心深处的怨恨情感。 《彩书怨》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情。诗中通过对思妇所处的地点和时间的描写,展现了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首联点明了地点、时间和主题,深秋时节对夫君的怀念。第一句借用了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诗句,表达了思妇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愿。第二句则表达了丈夫离去之远,思念之深。

颔联实写了思妇的怨情,通过描述生活的富丽和心情的空虚与苦闷,表达了她对丈夫的冷漠和孤寂的怨恨。诗中的“香被冷”和“锦屏虚”揭示了思妇的心情,而“露浓”和“月落”则强调了她的孤独和寂寞。

颈联进一步虚写了思妇的思念之情,通过提到《江南曲》这首词,展现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诗中的思情之深和怨绪之烈,透过纸背都能感受到。

尾联则总结了全篇的情感,表达了思妇除了思念之外,也关心丈夫的安危。诗中的“久离居”表达了作者的惆怅心情,而“无别意”则表达了她对丈夫的关心。整首诗通过描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场景,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这首诗克服了初唐诗歌情感贫乏的弊端,展现了初唐宫廷诗情感表达的绵长、深情和精彩。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诗可以被视为宫廷诗的自我救赎。整首诗深沉开阔,自然真挚,清丽含蓄,对仗工整,富有情味。 《彩书怨》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上官昭容的照片
上官昭容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是唐代的一位女官、诗人和皇妃。她出生于陕州陕县,祖籍陇西上邽。由于祖父上官仪被杀,她随母郑氏成为内庭的婢女。在十四岁时,她因聪慧善文而受到武则天的重用,成为宫中制诰的负责人,被称为“巾帼宰相”。

在唐中宗时期,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权势更加强大。她在政坛和文坛上都有显要的地位,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和外朝的政令文告。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并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表朝廷评价天下的诗文。许多词臣都聚集在她的门下,她的遗诗有三十二首被收录在《全唐诗》中。

然而,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杀害。

猜您喜欢

浣溪沙·春色迷人恨正赊

五代 顾敻

春色迷人恨正赊,可堪荡子不还家,细风轻露着梨花。
帘外有情双燕飏,槛前无力绿杨斜。小屏狂梦极天涯。

北山道中

宋代 方凤

起犯春霜一径寒,清游乘兴约吟鞍。
眼中最恨友朋少,尘外频闻山水宽。
溪落旧痕枯野埠,树浮空翠湿危栏。
岩头几处县冰白,已作群羊化石看。

宫中行乐词·其四

唐代 李白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