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道中》原文赏析

  • beǐ
    shān
    dào
    zhōng
  • [
    sòng
    dài
    ]
    fāng
    fèng
  • fàn
    chūn
    shuāng
    jìng
    hán
    qīng
    yóu
    chéng
    xìng
    yuē
    yín
    ān
  • yǎn
    zhōng
    zuì
    hèn
    yǒu
    péng
    shào
    chén
    wài
    pín
    wén
    shān
    shuǐ
    kuān
  • luò
    jiù
    hén
    shù
    kōng
    cuì
    shī
    湿
    weī
    lán
  • yán
    tóu
    chù
    xiàn
    bīng
    bái
    zuò
    qún
    yáng
    huà
    shí
    kàn

原文: 起犯春霜一径寒,清游乘兴约吟鞍。
眼中最恨友朋少,尘外频闻山水宽。
溪落旧痕枯野埠,树浮空翠湿危栏。
岩头几处县冰白,已作群羊化石看。


相关标签:游玩友人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出发时,冒着满地的晨霜,一路上感受着春寒,约好了骑马吟诗,尽情游览。最令人遗憾的是,眼前的朋友越来越少,常常听说尘世之外的山长水宽。溪水干涸只剩下旧日的痕迹和荒芜的渡口,树木漂浮在晨雾中,浓绿沾湿了楼头的栏杆。崖头那几处悬挂的白冰,难道不是由石头变成的羊群吗?

注释:北山:指金华(在今浙江金华北)。
犯:冒犯。犯霜寒,不仅点明时间,也隐约表现遗民傲世的性格。
吟鞍:骑马吟诗。
尘外:尘世之外,指隐居。
埠(bù):码头,渡口。
县:同“悬”。
群羊化石:用皇初平叱石成羊典故。据晋葛洪《神仙传》说,牧羊儿皇初平性情良谨,被遭士带到金华山石室中修道。四十余年后,哥哥找到他,问他所放的羊在何处,皇初平告诉他羊在东山,但哥哥看到的只是一片白石。于是皇初平喝一声:“羊起!”白石就变成数万头羊。后兄弟俩一起学道成仙。皇初平改字为赤松子。 《北山道中》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南宋遗民方凤的故事。方凤是南宋遗民中的领袖人物,曾被特恩授予容州文学的职位。然而,由于宋朝灭亡,他未能赴任,选择归隐于金华山。在金华山,他与旧臣义乌令吴渭一起开办了一家家塾。方凤命令吴渭的儿子题写了一块旌旗,上面写着“容州,示不忘也”,以表明他们对容州的不忘之情。

公元1286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方凤与谢翱、吴渭、吴思齐共同创办了被称为“中国第一诗社”的“月泉吟社”。这个诗社以诗歌形式表达了遗老孤臣对故国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思考。方凤的这首七律是其中的一首,它在游览景点时表达了遗民思想。 《北山道中》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诗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诗的首联描述了作者和友人相约出游的时间和季节,颔联表达了游山玩水的喜悦之情,颈联描写了游玩路上所看到的景象以及感情变化,尾联写了北山的名胜胜迹,同时借景抒发了对少数民族统治政权的蔑视之情。

在赏析中,首先指出了起句“起犯春霜”所表达的严寒的正月气氛,以及游山的兴致很高。接着,颔联抒发了游山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凋谢的不甘和对故国山水的向往。颈联则描写了途中的景物,表露出兴亡之感。最后,结尾两句写了北山的名胜胜迹,但作者的写法却有所不同,将群羊比喻为岩头的县冰,表达了对叱石成羊故事的否定,并引发了对张彖的“冰山”之喻的思考。

整篇赏析通过对诗中每个部分的解读,揭示了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意义。同时,赏析也提供了一些文学批评的观点和引用了《文心雕龙·神思》中的句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北山道中》赏析详情»

方凤

方凤(1240—1321)是宋元时期婺州浦江人,他的字是景山,号岩南,又称韶卿或韶父。他在宋末时期被授予容州文学的官职,但在元朝时期选择不仕宦。方凤擅长写古今诗,他的作品不经过雕琢,体裁纯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有《存雅堂稿》等。

此外,关于方凤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目前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

猜您喜欢

宫中行乐词·其四

唐代 李白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九日偕翁与可江正甫郑景云游凤

宋代 朱复之

裹将破帽凤山游,凤去台空余古丘。
白发尚能今日客,黄花祗作故园秋。
天浮渭北荒荒杳,江入旴南隐隐流。
我始欲愁君且莫,人生何处是吾州。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唐代 李白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