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原文赏析

  • nán
    líng
    cháng
    zàn
    yóu
    sōng
    shān
  • [
    táng
    dài
    ]
    bái
  • ān
    shí
    fàn
    míng
    xiào
    cháng
    fēng
    hái
  • yùn
    dòng
    hǎi
    shàng
    gāo
    qíng
    chū
    rén
    jiān
  • líng
    bìng
    tán
    rán
    shì
    xián
  • lái
    sōng
    xià
    zhì
    jiǔ
    qióng
    pān
  • zhēng
    jué
    lǎo
    yīn
    míng
    sōng
    shān
  • sōng
    qīng
    yōu
    shèng
    jìng
    meǐ
    zhōu
  • xiāo
    míng
    dòng
    zhōng
    nián
    fēng
    qiū
  • xiǎng
    bǎi
    quán
    tīng
    sān
    xiá
    liú
  • jiǎn
    zhú
    sǎo
    tiān
    huā
    qiě
    cóng
    ào
    yóu
  • lóng
    táng
    ruò
    guī
    jīng
    xiū

原文: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相关标签:游玩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谢安泛舟于沧海,乘长风独啸而还。
谢安在广阔的海洋上划船,乘着长风独自高歌回来。

清闲脱俗之韵致惊动海上,崇高的情怀远出人间。
他的清闲和超凡脱俗的气质震动了海洋,他崇高的情怀超越了尘世。

倾心于探究神奇怪异之事,心境淡泊以闲适来处世。
他全心投入于探索神奇奇异的事物,内心淡泊以闲适的态度面对世界。

我来到五松之下,设置酒宴登山历览。
我来到五松山下,准备了宴席,登山观赏。

向年老历练的老者征求往古之事,因此命名此山为五松山。
向经历过岁月洗礼的老者请教古代的事情,因此将这座山命名为五松山。

五松山景致清幽,佳妙之处胜过沃洲山。
五松山的景色幽静,美丽的地方胜过沃洲山。

风声萧瑟鸣于洞壑,一年四季如沐秋风秋雨。
山上的风声在洞壑中响起,四季如同沐浴在秋风秋雨中。

山上百泉流出音声宏大,听来恰似三峡的巨流。
山上的百泉流出的声音宏大,听起来就像三峡的巨流。

剪下细竹扫去天界仙花,我且与高傲的官吏一同游赏。
剪下细竹,扫去天界的仙花,我与高傲的官吏一同游览。

龙堂精舍如果可以休憩,我打算归入其中精修。
如果龙堂精舍可以休息,我打算进入其中专心修行。

注释:
南陵:即今安徽省南陵县。
赞府:唐人呼县丞为赞府。
五松山:位于铜陵县南,铜官山西南,山上有五棵苍鳞老干的松树。
安石:晋人谢安字。
溟渤:大海。
啸:发出长而清悦的声音。
逸韵:高雅的风韵。
灵异:神奇。
澹然:恬静,安定。
跻攀:攀登。
征古:探索古代的事情。
遗老:指年老经历过岁月洗礼的人。
清幽:风景秀丽而幽静。
美沃洲:比沃洲山更美。
沃洲:浙江沃洲山。
天花:天上的花卉。
傲吏:高傲的官吏。
龙堂:五松山上的精舍名。
精修:专心修身。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谢安的赞美和崇敬之情的表达。诗中描绘了谢安泛海归来的场景,通过独啸和长风这两个细节,展现了谢安的豪气和风度。李白以谢安为榜样,希望能像他一样以才智和高尚的情感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诗中的“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表达了李白对谢安高超的风度和感情的赞扬。《世说新语》中也有对谢安泛海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他在海上遇到风浪时的超凡表现。李白赞扬谢安的高尚感情超越了常人,使读者想起了《世说新语》中对谢安的记载。

最后两句“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则表达了对谢安早年隐居不仕的感慨。李白认为谢安有着出众的才华,如果他愿意出仕,必能取得高位。然而,谢安选择了澹然隐居,过着安静闲散的生活。李白对谢安辞官不就、隐居的态度表示赞赏,因为他自己也喜欢隐居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谢安泛海归来的场景和赞美他的高尚风度和感情,表达了李白对谢安的崇敬和赞赏之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李白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襄阳怀古

唐代 鲍溶

襄阳太守沉碑意,身后身前几年事。
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

相和歌辞。苦哉远征人

唐代 鲍溶

征人歌古曲,携手上河梁。李陵死别处,杳杳玄冥乡。
忆昔从此路,连年征鬼方。久行迷汉历,三洗毡衣裳。
百战身且在,微功信难忘。远承云台议,非势孰敢当。
落日吊李广,白身过河阳。闲弓失月影,劳剑无龙光。
去日始束发,今来发成霜。虚名乃闲事,生见父母乡。
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

寄卢给事汀吴员外丹

唐代 鲍溶

姓丁黄鹤辽东去,客倩仙翁海上人。
闻道姓名多改变,只今偕是圣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