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碧山无意解银鱼。花底且携壶。华颠又喜熊罴且,笑骐骥、老反为驹。文史渐抛,功名更懒,随处见真如。
高情敢并汉庭疏。长揖去田庐。囊无上赐金堪散,也未妨、山猎溪渔。廉颇纵强,莫随年少,白马向黄榆。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是汉族。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他三位学士是黄庭坚、秦观和张耒。他曾担任过吏部员外郎和礼部郎中的职务。
晁补之擅长书画,能写诗词,善于作文。他与张耒一起被称为“晁张”。他的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接近柳宗元。在诗学方面,他受到了陶渊明的影响。他的词作风格豪爽,语言清秀流畅,近似苏轼的风格。然而,他的诗词中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
晁补之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同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观察。
关于晁补之的生平和作品,以上是一些基本的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睡乡安稳夜如年,灯乳缀花妍。
虚堂漏定吟魂悄,枕函静、思落谁边。
罗幕徘徊,纹疏皎洁,应是月轮圆。
薄寒依约上屏山,尘梦淡于烟。
老怀不耐鸡声恶,尽长路、鞭影争先。
为报邻钟,暂时休打,容我五更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