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诗》原文赏析

  • shī
  • [
    qīng
    dài
    ]
    chén
    hàng
  • fān
    jiǎng
    zhōu
    wēng
    diào
    gōu
  • yǎng
    chǎng
    xiào
    jiāng
    míng
    yuè
    jiāng
    qiū

原文: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相关标签:写景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广阔的碧波上,有一艘扬帆的渔船,船上有一位老翁独自坐着垂钓。他身体前后摇摆,心情悠闲自得,还开心地唱着渔歌。抬头望去,只见明亮的月亮高挂在头顶,秋色充满整个江面。

注释:一字诗是一种带有文字游戏元素的诗歌形式。尽管“一”字的笔画最少,但通过诗人巧妙的安排,它能够将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一字诗》中使用了多个“一”字,错落有致,意义丰富,包含了独特、唯一、充满、完整等多种意思。每个“一”字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描绘了人物和物象,形象生动,色彩丰富,具有浓郁的诗意和画意。 《一字诗》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朝嘉庆年间的一个真实故事为背景,通过描述诗人陈沆在渡河时与艄公的对话和他在江心看到的渔船和渔翁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垂钓的美丽画面。

诗人陈沆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遇到了渡船已经离岸的困境。他恳求艄公将船开回岸边,以便渡河。艄公看到陈沆的文质彬彬,便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陈沆能够创作一首包含十个“一”字的七言绝句,他就会立即将船开回头,渡陈沆过河。陈沆为了能够尽快渡河,答应了艄公的要求。

陈沆一脚跨上船后,他看到江心上一艘渔船,渔翁手持钓竿,悠然自得地划着船,唱着渔歌。陈沆被这美丽的景象所感动,灵机一动,当即创作了这首诗。

整首诗通过描写碧波之上的渔船和渔翁的情景,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细腻,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形象的描写和动作的描绘,使得诗中的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这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通过描写垂钓的美丽画面,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一字诗》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陈沆的照片
陈沆

陈沆(1785~1826)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是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他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他出生在蕲水(今湖北浠水县)。

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他的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他先后担任过翰林院修撰、广东省大主考(学政)和清礼部会试同考官等职务。最后,他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

关于陈沆的死亡年份有两种说法。《清史列传》记载为道光六年(1826),而周锡恩撰写的《陈修撰沆传》则称他去世时年四十一,应为道光五年(1825)。他的墓地位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猜您喜欢

嘲庐山道士

清代 陈沆

啖肉先生欲上升,黄云踏破紫云崩。
龙腰鹤背无多力,传与麻姑借大鹏。

清代 陈沆

罢却儿女戏,放他花木生。(《寒食》)
扫地云粘帚,耕山鸟怕牛。(《闲居》)
点入旱云千国仰,力浮尘世一毫轻。(《题水》)

扬州城楼

清代 陈沆

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
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
穹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轮。
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