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多次读到你的诗总是觉得很好,等见过你后觉得你的气度品格更高于诗。
注释:项斯:《唐诗纪事》记载:“斯,字子迁,江东人。开始时并不是有名望的人物……拜访杨敬之,杨非常喜欢他,赠诗等等。不久之后,他的诗传到了长安,明年他就考中了进士。”《全唐诗》收录了项斯的诗一卷。
度:次。
标格:风采,指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和气度等几方面的综合表现。类似于规范、楷模。晋代葛洪在《抱朴子·重言》中说:“我特意希望能够留下远传千古的名声,寻找将来的知己,岂能与今天的人争相见识,只在一时之间成为楷模呢?”
不解:不会。
善:优点,这里指品质、言行、文学方面。
《赠项斯》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位诗人项斯在公元844年之前的经历。项斯在朝阳峰前建了一座草庐,以石为枕,饮泉读书,吟诗三十年。他听说杨敬之喜欢带领年轻一代的诗人,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这位前辈。杨敬之读了项斯的诗后非常赞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赠答诗。 《赠项斯》创作背景详情»
不计较他人的评价和利益,坚持推荐项斯。他说“到处逢人说项斯”,说明他不仅在杨敬之面前推荐项斯,而且在任何地方遇到人都会为项斯说好话。这种推崇之情,不仅是对项斯才华的认可,更是对杨敬之推荐人才的高度赞扬。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项斯的赞美和推崇之情。诗人通过赞美项斯的才华和品德,展现了自己的高尚情操和推崇人才的品质。他不仅欣赏项斯的诗才,更看重他的标格和人品。这种推崇之情,不仅是对项斯个人的赞美,更是对杨敬之推荐人才的认可和赞赏。
这首诗虽然字数不多,但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项斯的赞美和推崇之情。诗人通过赞美项斯的才华和品德,展现了自己的高尚情操和推崇人才的品质。这首诗不仅是对项斯的赞美,更是对杨敬之推崇人才的认可和赞赏。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后世常说的“说项”这个典故的来源。
总之,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项斯的赞美和推崇之情。诗人不仅欣赏项斯的才华,更看重他的标格和人品。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推崇人才的品质,同时也成为了后世常说的“说项”这个典故的来源。
《赠项斯》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整理补充如下:
杨敬之(约公元820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他是唐代文学家杨凌的儿子。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记录,但大致可以推测他约在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
杨敬之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参加科举考试,成功登上进士榜。他平判入等,后来被任命为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他被派往吉州司户任职,并在职务上逐渐晋升,先后升任屯田、户部郎中。
关于杨敬之的其他详细事迹和贡献,目前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