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刘和州戏赠》原文赏析

  • chóu
    liú
    zhōu
    zèng
  • [
    táng
    dài
    ]
    bái
  • chí
    biān
    xīn
    zhòng
    zhū
    meí
    dào
    huā
    shí
    diǎn
    jiǎn
    lái
  • cháng
    zhōu
    táo
    jīn
    nián
    hǎo
    weí
    shǐ
    使
    jūn
    kaī

原文: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相关标签:叙事愿望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花池边刚刚种下了七棵梅树,我打算等到它们开花时再来检查一下。不要害怕长洲的桃李树嫉妒,今年你要好好为我展示美丽。

注释:刘和州是指刘禹锡,他是唐代的一位文学家。点检的意思是检查、查看。长洲是古代的一个园林名字,位于今天的江苏苏州市西南,太湖的北部。使君是诗人自称,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酬刘和州戏赠》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咏梅诗的创作时期和诗人的心境。这首诗是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诗人任苏州刺史期间写的,是赠与刘禹锡的作品。当时,朝政腐败,诗人在朝廷中屡遭压抑,内心深感痛苦。因此,这首诗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酬刘和州戏赠》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模仿《离骚》的诗意为基础,描述了诗人在池边种下七株梅树的情景。诗人借用了屈原在《离骚》中的句子,将大量种植香草喻为培育各种人才的希望。同时,白居易亲手栽梅也寓意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挽救时局。诗人非常希望梅花能够完好无损地成长。

整首诗通过栽梅一事,表达了诗人良好的愿望。开头一句“池边新种七株梅”明确了栽梅的地点和数量。接下来的“欲到花时点检来”揭示了诗人的打算,即在梅花盛开时前来观察和欣赏。其中,“点检”一词不仅包含了观赏的意味,还暗示了对梅树生长情况和梅花美丽程度的关注。

白居易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曾为皇帝挑选贡桔而来到此地游览。长洲苑中桃李芬芳,争奇斗妍,表面上看它们艳丽动人,但却易于凋零。此刻,诗人似乎怀着对梅花的嫉妒心理。诗中将桃李喻为小人,诗人明确表示他更希望自己亲手种植的梅花盛开,而不担心桃李的嫉妒。通过将梅花与桃李进行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性的喜爱和对其他花卉的不屑。

整首诗通俗晓畅,风格平淡。诗人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晰地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期望和喜爱。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鲜明,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梅花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酬刘和州戏赠》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避地司空原言怀

唐代 李白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
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赠柳圆

唐代 李白

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减字木兰花·送别

宋代 苏轼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