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暮雪》原文赏析

  • jiāng
    tiān
    xuě
  • [
    yuán
    dài
    ]
    chén
  • cháng
    kōng
    juàn
    huā
    tīng
    zhōu
    bái
    hào
    hào
  • yàn
    yǐng
    jiàn
    qiān
    xiǎo
  • wēng
    hán
    guī
    líng
    dào
  • zuò
    shuì
    chuán
    liú
    yún
    shēn
    suō
    xiǎo

原文: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相关标签:写景山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风吹荡汀洲白茫茫一片,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
注释:白浩浩:形容一望无际的白色。
巴陵:现湖南岳阳。

天空中再不见大雁的身影,傍晚时分的千山如破晓时宁静。
注释:大雁:指候鸟,冬天会飞往南方。
千山:形容山势重叠。

渔翁已感受到寒意准备归家去,却发现已不记得来时路。
注释:渔翁:指从事捕鱼的人。

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只自在漂流,被厚厚云层笼罩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注释:云层:指厚厚的云。
江面:指江河的水面。 《江天暮雪》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江天暮雪的美景。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潇湘江上的雪景之中。诗人运用了“玉花”、“卷”、“长空”、“汀洲”等词语,形容了雪花飞舞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江天所属的地域。特别是第四句“白浩浩,雁影双双暮”,通过朦胧的色调和风韵,将暮雪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渔翁已经登上小船,准备回家,但大雪弥漫遮住了江路,使他忘记了回去的道路。于是,他索性坐在船中,任凭小船随江流漂荡。这种情景表达了渔翁对江天暮雪的顺适之情,他不再追求回家的方向,而是顺从自然的安排,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

整首诗通过渔翁的形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渔翁的顺适之情和对自然的顺从,使整个诗歌充满了宁静和安详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将读者带入了江天暮雪的美丽景象之中,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整首诗以其高旷的意境和动静相间的结构,给人以清逸超妙的感受。 《江天暮雪》赏析详情»

陈孚

陈孚(1259 — 1309)是元代的一位学者,字刚中,号勿庵,出生于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他在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前往河南上蔡书院讲学,并担任山长一职。后来,他曾担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最终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

陈孚的诗文作品不追求雕琢,更注重描摹风土人情。他的七言古体诗尤为出色。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观光集》和《交州集》等。

除了以上内容,还可以补充陈孚的死亡信息。然而,根据提供的资料,无法得知陈孚的具体死亡时间和相关情况。

猜您喜欢

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 其四

元代 陈孚

残花怅望近人开,不尽长江滚滚来。
寒食清明都过了,鹧鸪飞上越王台。

泗水

元代 陈孚

落日渔歌何处,白鸥双堕苍烟。
欲吊周家残鼎,秋风泗水千年。

过邕州昆崙关

元代 陈孚

昨日过大林关,酸烟毒雾山复山。
今日过昆崙关,寒泉怒泻声潺潺。
道傍榕树齐如织,千柯万叶岩崖间。
怪藤倒悬一百尺,霜雪不剥皮坚顽。
势如蛟螭夭矫下绝壑,驻马侧视不敢攀。
老虺忽何来,眼闪电光尾弯弯。
山童惊颤发卓竖,劝我急勒金鞍还。
因思狄天使,貔貅夜度摧狂蛮。
上元灯火杳何处,至今野烧痕斓斑。
我虽一书生,袖有青丝纶。
誓将报天子,肯避路险艰。
邕州南征士三万,铁甲未解寒痌瘝。
我身七尺不能勇,金符正尔羞苍颜。
铁鞭一挥出关去,孔雀飞下沧江湾。

鄂渚晚眺

元代 陈孚

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
橹声摇月归巫峡,灯影随潮过汉阳。
庾令有尘污简册,祢生无土盖文章。
阑干只有当年柳,留与行人记武昌。

烟寺晚钟

元代 陈孚

山深不见寺,藤阴锁修竹。
忽闻疏钟声,白云满空谷。
老僧汲水归,松露堕衣绿。
钟残寺门掩,山鸟自争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