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永州》原文赏析

  • yǒng
    yǒng
    zhōu
  • [
    yuán
    dài
    ]
    chén
  • shāo
    hén
    cǎn
    dàn
    dài
    hūn
    shǔ
    jìn
    hán
    meí
    weì
    jiàn
    huā
  • huí
    yàn
    fēng
    nán
    sān
    bǎi
    shé
    shuō
    shǔ
    qiān
    jiā
  • chéng
    jiāng
    rào
    guō
    wén
    chàng
    guài
    shí
    duī
    tíng
    jiàn
  • yǒng
    zhōu
    yóu
    weì
    shì
    tiān

原文: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
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说里数千家。
澄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
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


相关标签:贬谪山水伤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黄昏时分,一群乌鸦飞临,带来了点点凄凉的火耕痕迹,抬头望去,看不到一朵春花,只有几枝寒梅已经凋谢殆尽。北望回雁峰,大雁回归的景象在三百里的茫茫烟霭中若隐若现,数千户野居的人家,捕蛇的生活匆匆忙忙。一条大江绕城而过,几支渔歌声音朦胧,古老的衙门还隐藏在奇石之间。当年的子厚为何要感叹,永州并不是地角天涯。

注释:烧痕:火烧后留下的痕迹,实指火耕。惨淡:阴暗、凄惨。
回雁峰:位于湖南衡阳,传说北来的大雁在此停息,其南方即为永州。
捕蛇说:柳宗元在永州时写有《捕蛇者说》,此处指代永州城。
澄江:清澈的江水,此处指愚溪。郭:外城。
愚溪:位于零陵西南,东北流入潇水。柳宗元谪居永州时自号愚溪,此处指代柳宗元。
天涯:喻作者此行的目的地安南。 《咏永州》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在宋末元初时期,永州一带经历了多次战乱,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同时,元王朝统治者还实行了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分为四等,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南人”。永州一带的人民自然也被列为“南人”,因此他们遭受的压迫和剥削更加残酷。

在元王朝的统治下,南人被视为低贱的存在,他们被剥夺了许多基本权益,生活在贫困和困苦之中。他们被迫从事艰苦的劳动,受尽了各种不公平待遇和歧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和压迫使得南人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他们渴望能够摆脱这种困境,追求自由和尊严。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孚作为出使安南的副使,途中经过永州,并亲眼目睹了当地人民的困境。他深感南人的苦难和不公,于是创作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陈孚表达了对南人的同情和关怀,同时也呼吁社会关注南人的困境,希望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这首诗以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南人的生活状况,展现了他们的苦难和渴望。它不仅是对南人的呼唤和关怀,也是对社会不公和压迫的批判。通过这首诗,陈孚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南人命运的关注,促使社会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摆脱困境,过上自由和尊严的生活。 《咏永州》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湖南永州在古代被称为僻远之地,属于南荒。旅行到这样一个地方,骚人墨客就倍增惆怅。陈孚的这首诗,却有一个特点,就是结合了柳宗元的经历、诗文来写,其中有景有情,也寄寓了自身的感慨。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前六句着力描写永州蛮荒的景物,而后两句则突然转折,和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整首在结构章法上和李白的《越中览古》颇为相似,不过李白诗是七绝,此诗是七律。

永州是古老而又荒僻贫苦的地区,郊野可看到火燎后的痕迹,黄昏时分有乌鸦绕树三匝、择枝而栖的景象。这里虽有梅树,可是还未绽蕊开花,而著名的衡阳回雁峰距离永州却有三百里之远。永州小城有江水绕城而过,黄昏之际可听到渔舟唱晚的欺乃之音;而小小的衙门却有垒石成堆,使得庭院狭窄可笑。

在这样一个地方,柳宗元滞留其间,做一个冷官,无怪他藉选择愚溪山丘以筑室,写《愚溪对》以自怨自艾了。陈孚想到这里,不禁既同情柳宗元的际遇,又惋惜他的衰颓:“何必太过自苦呢?永州虽远,比之天涯海角,毕竟聊胜一程啊!”

柳宗元被贬南荒,曾有“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岭南江行》)、“非是白蒴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的吟咏,可见他的牢愁与痛苦是如何深沉。而陈孚抒发的“永州犹未是天涯”,也不过是自我慰藉而已,其实他自己也感到非常荒寒寂寞。

这首诗充分反映了元初永州一带的萧条惨淡景象,陈孚诗中的诗句“烧痕惨淡带昏暗,乌鸦择枝栖三匝”生动地描绘了永州的荒凉景象。同时,通过对柳宗元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柳宗元的同情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永州的思考和对柳宗元的敬仰之情。 《咏永州》赏析详情»

陈孚

陈孚(1259 — 1309)是元代的一位学者,字刚中,号勿庵,出生于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他在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前往河南上蔡书院讲学,并担任山长一职。后来,他曾担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最终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

陈孚的诗文作品不追求雕琢,更注重描摹风土人情。他的七言古体诗尤为出色。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观光集》和《交州集》等。

除了以上内容,还可以补充陈孚的死亡信息。然而,根据提供的资料,无法得知陈孚的具体死亡时间和相关情况。

猜您喜欢

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遇风雨作(一作权德舆诗)

唐代 皇甫曾

草草理夜装,涉江又登陆。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
传呼戒徒驭,振辔转林麓。阴云拥岩端,沾雨当山腹。
震雷如在耳,飞电来照目。兽迹不敢窥,马蹄惟务速。
虔心若斋祷,濡体如沐浴。万窍相怒号,百泉暗奔瀑。
危梁虑足跌,峻坂忧车覆。问我何以然,前日爱微禄。
转知人代事,缨组乃徽束。向若家居时,安枕春梦熟。
遵途稍已近,候吏来相续。晓霁心始安,林端见初旭。

萼岭四望

唐代 皇甫曾

汉家仙仗在咸阳,洛水东流出建章。
野老至今犹望幸,离宫秋树独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