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浮生厌危促,名岳共招携。
云轩游紫府,风驷上丹梯。
时见辽东鹤,屡听淮南鸡。
玉英持作宝,琼实采成蹊。
飞策扬轻电,悬旌耀彩霓。
瑞银光似烛,灵石髓如泥。
寥廓鸾山右,超越凤洲西。
一丸应五色,持此救人迷。
卢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因此受到北齐朝廷的重用。在北齐期间,他曾仕于朝廷,受到齐宣王的赏识。齐宣王去世后,朝臣们为他作了十首挽歌,其中八首是选自卢思道的作品,因此他被称为“八米卢郎”。
北齐末年,卢思道被任命为待诏文林馆,负责撰写诏书和奏章。然而,北周灭齐后,他离开了北齐朝廷,前往长安。在北周,他的官职逐渐升迁,最终担任散骑侍郎。
卢思道的主要文学活动发生在北朝时期。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他的诗作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思考和感慨。他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被誉为北朝文坛的佼佼者。
卢思道的生平事迹中没有明确提及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和地点。然而,根据他的文学活动和与其他历史人物的交往,可以推测他的生活大致发生在公元531年至583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