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交忽千里,輶车莅远盟。
幽人重离别,握手送征行(《类聚》作行行。文苑作行征。)。
晚霞浮极浦,落景照长亭。
拂雾扬龙节,乘风溯鸟旌。
楚山百重映,吴江万仞清。
夏云楼阁起,秋涛帷盖生。
陆侯持宝剑,终子系长缨。
前修亦(文苑作尔。)何远,君其勖令名⑴。
卢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因此受到北齐朝廷的重用。在北齐期间,他曾仕于朝廷,受到齐宣王的赏识。齐宣王去世后,朝臣们为他作了十首挽歌,其中八首是选自卢思道的作品,因此他被称为“八米卢郎”。
北齐末年,卢思道被任命为待诏文林馆,负责撰写诏书和奏章。然而,北周灭齐后,他离开了北齐朝廷,前往长安。在北周,他的官职逐渐升迁,最终担任散骑侍郎。
卢思道的主要文学活动发生在北朝时期。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他的诗作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思考和感慨。他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被誉为北朝文坛的佼佼者。
卢思道的生平事迹中没有明确提及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日期和地点。然而,根据他的文学活动和与其他历史人物的交往,可以推测他的生活大致发生在公元531年至583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