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居怀古》原文赏析

  • yóu
    yún
    huái
    怀
  • [
    míng
    dài
    ]
    zhēn
  • qiān
    chǐ
    pán
    huán
    dào
    shàng
    fāng
    yún
    xiāo
    suǒ
    shí
    kān
    shāng
  • zhào
    zhōu
    guān
    wài
    qiū
    fēng
    lěng
    yìn
    qiáo
    tóu
    yuè
    liáng
  • táng
    sòng
    beī
    wén
    huáng
    hàn
    xiǎn
    tái
    cāng
  • zuì
    lián
    qīng
    jìng
    jīn
    xiān
    fǎn
    zuò
    háo
    mén
    fàng
    chǎng

原文: 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
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
唐宋碑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苔苍。
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相关标签:怀古

译文及注释

千尺盘桓(huán)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kān)伤。
千尺:云居山真如寺海拔在八百米以上,此为概数。盘桓:此处意为盘旋,指山路曲折盘旋。萧索:指景物凄凉,令人生寂寞、抑郁之感。

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
赵州关:为云居山上入真如寺之隘口。佛印桥:云居山真如禅寺前一座古石桥。横跨于碧溪之上,正对真如寺山门。相传为宋僧佛印了元禅师所建。

唐宋碑(bēi)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xiǎn)苔苍。
碑题:指历代文人名士记叙或描写云居山的诗文刻碑。翰墨:诗文书画之类的笔墨。此处指苏东坡、黄山谷等人题的诗。

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金仙地:指佛寺。因祗园精舍地布金而得名。返:反而。豪门:权势盛大的家族。 《游云居怀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根据以上内容整理补充注释如下:

1. 千尺:指云居山真如寺的海拔高度,大约在800米以上,此为一个大致的数值。

2. 盘桓:此处意为盘旋,指山路曲折盘旋,形容山路蜿蜒曲折。

3. 萧索:指景物凄凉,令人感到寂寞、抑郁。

4. 赵州关:云居山上通往真如寺的入口。唐代时,赵州从谂和尚专程登云居山拜访道膺禅师。下山时,道膺送从谂至此告别。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当时建立了一座石坊,被命名为“赵州关”。石坊历经毁建,1956年由虚云老和尚主持重建,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被毁。现在的赵州关建筑是在1985年由方丈一诚大和尚主持重建的。

5. 佛印桥:云居山真如禅寺前的一座古石桥,横跨于碧溪之上,正对真如寺山门。相传是宋代僧人佛印了元禅师所建。1956年由虚云老和尚主持疏浚明月湖与碧溪时,进行了修复加固。

6. 碑题:指历代文人名士记叙或描写云居山的诗文刻碑。例如宋代晏殊的《云居山重修真如禅院碑记》、张大猷的《云居开山缘起记》、明代张位的《重修云居寺记》等。

7. 翰墨:指诗文书画等艺术形式的笔墨。此处指苏东坡、黄山谷等人题写的诗。

8. 金仙地:指佛寺。因祗园精舍地布金而得名。

9. 返:反而,表示转变。

10. 豪门:指权势盛大的家族。 《游云居怀古》注释详情»

简析

《云居山新志》是一本详细介绍云居山的书籍,其中包括了云居山上的真如禅寺的历史和重建过程。根据书中的记载,云居山上的真如禅寺始建于唐朝,是一座著名的古刹,也是今天全国重点佛寺之一。

大约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前后,有人发现云居山上的真如禅寺已经荒凉败落,僧人寥寥。这让人感到非常惋惜。为了重建云居山上的寺庙,北京万佛堂住持诸缘洪断禅师受到鼓励,决定转驻云居山,带领众人披荆斩棘,重建殿宇。经过努力,云居山上的真如禅寺得以中兴。

在云居山停留期间,可公对山上的古迹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包括了绝句《无心杏》、《讲经台》、《石鼓》等,这些诗篇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描绘了山上的景色,谈论了禅宗的理念,字字珠玑,句句锦绣。这些诗篇后来被收录在《云居山新志》中。

洪断禅师在细读了可公的七律诗之后,与可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这首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他南来江西兴复云居山古寺的决心。这表明了这首诗的感人力量。 《游云居怀古》简析详情»

明代诗人真可的照片
真可

真可(1543~1603),明末僧人,俗姓沈,字达观,晚号紫柏大师。他出生于吴江(今属江苏)一个富裕的家庭。年轻时,他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投身于修行之中。

真可在佛教修行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被尊称为紫柏尊者。他的智慧和慈悲心使他成为明末四大师之一。他的教诲和指导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真可一生致力于佛法的传播和弘扬。他游历各地,传授佛法,帮助人们解脱痛苦,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他的教诲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崇拜。

然而,真可的一生并不平静。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真可也深受其害,他多次遭受迫害和困扰。最终,真可在1603年去世,结束了他在人世间的修行生涯。

真可的离世给佛教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他的弟子和信徒们都深感悲痛。然而,他的教诲和智慧却流传下来,对后世的佛教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真可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智慧,他的修行之路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困境中,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仰,并努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猜您喜欢

登那罗延窟

明代 真可

菩萨僧常住,归依上翠微。
山高疑日近,海阔觉天低。
岛屿屏中国,波涛限外夷。
重来防失路,拂石一留题。

牢山访憨山清公不值

明代 真可

吾道沈冥久,谁倡齐鲁风。
閒来居海北,名误落山东。
水接田横岛,云连慧炬峰。
相寻不相见,踏遍法身中。

楞严废寺

明代 真可

万花丛里画楼新,玉女凭栏天上春。
明月一轮帘外冷,夜深曾照坐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