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1629~1709)是清代的一位诗人、词人、学者和藏书家。他的字是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年号小长芦钓鱼师,还有金风亭长的称号。他是汉族,出生在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康熙十八年(1679年),朱彝尊参加了博学鸿词科考试,并且获得了检讨的职位。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进入了南书房。他还曾参与纂修《明史》的工作。
朱彝尊通晓经史,他的诗歌与王士祯并称为南北两大宗。他的词作风格清丽,被认为是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一起被称为朱陈。此外,他还精通金石文史,并且对古籍图书的购藏非常热衷,被誉为清初著名的藏书家之一。
朱彝尊的生平和成就使他成为清代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他的诗词作品和学术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逝世年份不详。
丘中有一士,不知其姓名。面色不忧苦,血气常和平。
每选隙地居,不蹋要路行。举动无尤悔,物莫与之争。
藜藿不充肠,布褐不蔽形。终岁守穷饿,而无嗟叹声。
岂是爱贫贱,深知时俗情。勿矜罗弋巧,鸾鹤在冥冥。
丘中有一士,守道岁月深。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所逢苟非义,粪土千黄金。
乡人化其风,熏如兰在林。智愚与强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访其人,将行复沉吟。何必见其面,但在学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