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雁》原文赏析

  • cháng
    tíng
    yuàn
    màn
    ·
    yàn
  • [
    qīng
    dài
    ]
    zhū
    zūn
  • jié
    duō
    shào
    beī
    qiū
    chóu
    nián
    nián
    beǐ
    fēng
    chuī
    sài
    mén
    jīn
    yuè
    lěng
    hèn
    shuí
    huí
    tīng
    wǎng
    zhǔ
    zhī
    liàn
    jiāng
    nán
    zhù
    suí
    luò
    píng
    shā
    qiǎo
    pái
    zuò
    cān
    chà
    zhēng
    zhù
  • bié
    guàn
    jīng
    dìng
    yìng
    qiè
    bài
    shū
    shéng
    yún
    miǎo
    kàn
    xuán
    zhēn
    chuī
    lòu
    jiàn
    xié
    piāo
    zhèng
    sòng
    luó
    tiān
    xiě
    liǎo
    xiāng
    yòu
    zhàn
    liáng
    feī

原文: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相关标签:咏物写鸟寓人抒怀长亭怨慢

译文及注释

北风年年有意吹到塞外,悲秋的大雁结成伴侣将飞向南方。寂寥的关塞,广漠的天空,满腔的哀怨向谁倾诉呢?雁群飞过水滩,越过水中的沙洲,只是恋着江南的故土,它们落在沙滩上象是筝上参差错落的弦柱。

北风年年有意吹到塞外,悲秋的大雁结成伴侣将飞向南方。寂寥的关塞,广漠的天空,满腔的哀怨向谁倾诉呢?雁群飞过水滩,越过水中的沙洲,只是恋着江南的故土,它们落在沙滩上象是筝上参差错落的弦柱。

雁群飞蓟水滨,落下又惊起,似乎败荷疏雨都使雁群惊恐不安。大雁升空继续高飞远去,它们象一条绳悬挂云端。雁群飞得疲惫了,在暮色苍茫的天际渐渐欹斜低飘:但对江南的相思萦绕于心,它们没有停留下来。又蘸着冷风离去。

注释:
俦(chóu)侣:伴侣。
紫塞:指长城。此处泛指北方塞外。
金河:指秋空。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所以称秋空为金河。
回汀枉渚:汀,水边平地。渚:水中小洲。回,枉:弯曲的形状。
筝柱:指筝上的弦柱。此处用以形容大雁飞行的队形。
浦:水滨。
一绳云杪(miǎo):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边。
欹(qī)斜:倾斜不平。 《长亭怨慢·雁》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朱彝尊是一位历史上的抗清英雄,但他的抗清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在清廷的追捕下,他不得不四处流浪,生活十分艰难。长期的漂泊使他感到厌倦,他时常担心被清廷抓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看到了秋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年秋天都会南飞,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朱彝尊看到大雁南飞,不禁感叹自己无法像大雁一样自由地选择归宿。他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慨叹,表达了自己对江南地区的向往和渴望。

江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域概念,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繁华的文化而闻名。朱彝尊在流浪的岁月中,对江南地区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渴望能够安定下来,过上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就像大雁选择了南方作为它们的家园一样。

然而,朱彝尊深知自己无法像大雁一样自由地选择归宿。他作为一个被清廷通缉的抗清英雄,时刻面临着被追捕的危险。他的心灵深处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他感叹人类无法像大雁一样自主,有时候家难归。

这段创作背景描绘了朱彝尊在抗清失败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矛盾。他的漂泊生涯和对大雁的共鸣,展现了他对自由和归属感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痛苦。这种背景为后续的创作提供了情感基础和思想内核。 《长亭怨慢·雁》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则代表着朱彝尊自己的家乡和心中向往的安定生活。通过对北风和江南的对比,词中透露出作者对于明朝灭亡和清朝统治的不满和愤慨。他用雁喻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归属感的渴望,同时也抒发了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于家园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以雁为主题,通过对雁的描写和对雁与人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于时代变迁的思考。词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致的心理刻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词中的典故运用和对于背景的点明,使整首词更具深意和思考性。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雁的描写和对雁与人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和归属感的渴望,同时也抒发了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于家园的思念之情。词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致的心理刻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整首词充满着悲凉的气氛,通过对北风和江南的对比,词中透露出作者对于明朝灭亡和清朝统治的不满和愤慨。这首词不仅是对雁的赞美,更是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抒发。 《长亭怨慢·雁》鉴赏详情»

清代诗人朱彝尊的照片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是清代的一位诗人、词人、学者和藏书家。他的字是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年号小长芦钓鱼师,还有金风亭长的称号。他是汉族,出生在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康熙十八年(1679年),朱彝尊参加了博学鸿词科考试,并且获得了检讨的职位。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进入了南书房。他还曾参与纂修《明史》的工作。

朱彝尊通晓经史,他的诗歌与王士祯并称为南北两大宗。他的词作风格清丽,被认为是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陈维崧一起被称为朱陈。此外,他还精通金石文史,并且对古籍图书的购藏非常热衷,被誉为清初著名的藏书家之一。

朱彝尊的生平和成就使他成为清代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他的诗词作品和学术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逝世年份不详。

猜您喜欢

闻黄鹂

唐代 柳宗元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咏鹦鹉

宋代 僧定渚

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

鹦鹉赋

两汉 祢衡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其辞曰: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
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
飞不妄集,翔必择林。
绀趾丹觜,绿衣翠衿。
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
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
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
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
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
逼之不惧,抚之不惊。
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
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
闭以雕笼,翦其翅羽。
流飘万里,崎岖重阻。
逾岷越障,载罹寒暑。
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
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
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
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
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知。
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
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
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
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
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长吟远慕,哀鸣感类。
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
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
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
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
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
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
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
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讬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
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
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