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其辞曰: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
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
飞不妄集,翔必择林。
绀趾丹觜,绿衣翠衿。
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
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
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
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
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
逼之不惧,抚之不惊。
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
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
闭以雕笼,翦其翅羽。
流飘万里,崎岖重阻。
逾岷越障,载罹寒暑。
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
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
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
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
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知。
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
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
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
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
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长吟远慕,哀鸣感类。
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
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
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
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
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
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
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
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讬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
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
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于是人们羡慕它美妙的声音,称赞它高贵的形象。命虞人在陇坻地区照料它,诏令伯益在流沙地区保护它。它跨越昆仑山脉飞翔,冠着云霓展翅飞舞。尽管有纲维的保护,但最终还是受到了一目之所加的限制。它的容貌和举止自由自在,守株待兔安静等待。逼近它不会感到恐惧,抚摸它也不会惊慌。它宁愿顺从而避免伤害,也不愿违背而丧失生命。因此,献上完好的鸟者受到奖赏,而伤害它的人则受到刑罚。
《鹦鹉赋》译文及注释详情»
思忖,默默祈祷,希望能够重返故土。然而,命运的捉弄使你无法回头,只能在异乡漂泊。你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尽管如此,你依然保持着尊严和坚韧,不屈不挠地面对困境。你宁愿选择远离危险,也不愿违背本性而失去生存的希望。因此,那些献上完好鹦鹉的人将获得奖赏,而伤害鹦鹉的人将受到惩罚。
鹦鹉啊,你天生注定要面对困境,委身于命运的安排。因此,你被命令离开你的群体,失去了伴侣。你被关在雕花的笼子里,翅膀也被剪去。你漂泊到千里之外,离开了家乡的山川。你经历了岷山和障山的隔离,忍受了一年又一年的艰难困苦。就像女儿离开家庭嫁给别人,臣子投靠新的主人一样,即使是贤哲也难免在困境中依附他人。更何况像鸟类这样卑微的生物,能不驯服以求得安全吗?你眷恋着回到西方的路,心怀感叹,久久地凝望着故乡的云彩。暗自思忖,默默祈祷,希望能够重返故土。然而,命运的捉弄使你无法回头,只能在异乡漂泊。你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尽管如此,你依然保持着尊严和坚韧,不屈不挠地面对困境。你宁愿选择远离危险,也不愿违背本性而失去生存的希望。因此,那些献上完好鹦鹉的人将获得奖赏,而伤害鹦鹉的人将受到惩罚。
鹦鹉啊,你天生注定要面对困境,委身于命运的安排。因此,你被命令离开你的群体,失去了伴侣。你被关在雕花的笼子里,翅膀也被剪去。你漂泊到千里之外,离开了家乡的山川。你经历了岷山和障山的隔离,忍受了一年又一年的艰难困苦。就像女儿离开家庭嫁给别人,臣子投靠新的主人一样,即使是贤哲也难免在困境中依附他人。更何况像鸟类这样卑微的生物,能不驯服以求得安全吗?你眷恋着回到西方的路,心怀感叹,久久地凝望着故乡的云彩。暗自思忖,默默祈祷,希望能够重返故土。然而,命运的捉弄使你无法回头,只能在异乡漂泊。你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尽管如此,你依然保持着尊严和坚韧,不屈不挠地面对困境。你宁愿选择远离危险,也不愿违背本性而失去生存的希望。因此,那些献上完好鹦鹉的人将获得奖赏,而伤害鹦鹉的人将受到惩罚。
《鹦鹉赋》译文详情»
形质美”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慨。他以鹦鹉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自身才华被埋没和命运的不满。他通过描绘鹦鹉的美丽和聪明,暗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他也借鉴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通过描述虞人捕捉鹦鹉的细节,暗示了权贵压迫贤才的行为。整篇文章结构精巧,文字形象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鹦鹉赋》的主题是对于才华被埋没和命运的不满。作者通过描绘鹦鹉的美丽和聪明,表达了自己对于自身才华的渴望和不满。他将自己比作鹦鹉,暗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他也借鉴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通过描述虞人捕捉鹦鹉的细节,暗示了权贵压迫贤才的行为。这种对于社会现实的揭示,使得整篇文章更具有深意。
全文的描写手法非常巧妙,通过多种手法描绘赞美鹦鹉鸟的超凡不俗。作者先写鹦鹉的丽容丽姿,再写鸟的聪明辩慧和情趣之高洁。这种描写方式既展示了鹦鹉的美丽和聪明,又暗示了作者自身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作者还通过描述虞人捕捉鹦鹉的细节,巧妙地影射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使得整篇文章更具有深意。
整篇文章给人的印象是寓意丰富、抒情含蓄。作者通过描绘鹦鹉的美丽和聪明,表达了自己对于自身才华被埋没和命运的不满。同时,他也借鉴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通过描述虞人捕捉鹦鹉的细节,暗示了权贵压迫贤才的行为。整篇文章结构精巧,文字形象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身才华的渴望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
《鹦鹉赋》鉴赏详情»
祢衡(173-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临邑)人(《山东通志》载祢衡为今乐陵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和文学家。与孔融等人关系亲密。然而,由于他说话不恭敬而得罪了曹操,被流放到荆州刘表那里。后来,他又因为说话不恭敬而被送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最终被黄祖杀害,享年26岁(《三国演义》中为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