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阿育王经》言:诸佛灭渡后,昼夜役鬼神造塔五千四十八所,意者是即其数欤。然海内郡县所见寥寥,独兹百八聚于一区,厥义未必无谓。余生斯长斯,靡所究竟,率成俚句,请质高明。百八浮图信异哉,无今无古壮山隈。
降魔蜜顿金刚杵,说法偶成舍利堆。
只虑激湍穿峡破,故将砥柱挽波颓。
谁能识得真如意,唱佛周遭日几回。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sending the request. 《咏百八塔》译文及注释详情»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sending the request. 《咏百八塔》注释详情»
俞益谟(1653—1713),字嘉言,号澹庵,别号青铜,祖籍明代北直隶河间府(今河北河间)。由于先辈参军到陕西,安家于咸宁(今陕西宜川境内)。曾祖父时又迁居宁夏西路中卫广武营(今青铜峡广武),入籍宁夏。
俞益谟15岁入学,20岁中举,次年登进士。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授予进士称号。进士是明清时期的最高学位,代表着高级官员的资格。
俞益谟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曾任宁夏西路中卫广武营的知县。他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信任。
然而,俞益谟的一生并不平静。他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时期,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变革。他在官场上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最终,俞益谟在1713年去世。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辛劳,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名字和事迹被后人铭记,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