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益谟(1653—1713),字嘉言,号澹庵,别号青铜,祖籍明代北直隶河间府(今河北河间)。由于先辈参军到陕西,安家于咸宁(今陕西宜川境内)。曾祖父时又迁居宁夏西路中卫广武营(今青铜峡广武),入籍宁夏。
俞益谟15岁入学,20岁中举,次年登进士。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授予进士称号。进士是明清时期的最高学位,代表着高级官员的资格。
俞益谟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曾任宁夏西路中卫广武营的知县。他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信任。
然而,俞益谟的一生并不平静。他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时期,经历了战乱和政治变革。他在官场上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最终,俞益谟在1713年去世。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辛劳,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名字和事迹被后人铭记,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清朝时期的一位将领俞益谟的事迹。
文章首先提到了康熙十二年,当时吴三桂和其他反清势力起义,导致清朝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岌岌可危。俞益谟在康熙十四年加入了宁夏总兵官陈福的部队,表现出忠勇的精神,在平定宁夏兵变中立下了功勋。随后,他被任命为柳树涧堡守备,成为清军的下级军官。
随着宁夏和整个西北地区的平定,清廷命令赵良栋率部入川对吴三桂叛军作战,俞益谟随行。由于他的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提升为左都督,负责管辖达州游击事务,并摄顺庆郡篆。之后,他又升任广西郁林参将,再升为两江督标中军副将。
康熙三十四年,蒙古准噶尔部叛乱首领噶尔丹再次南犯,宁夏成为征讨噶尔丹的军事前沿阵地。俞益谟被康熙皇帝召见,赏赐五爪龙袍和龙缎,并命他回宁夏参加征讨噶尔丹的行动。他在战斗中多次建功,被提升为大同镇总兵官。
康熙皇帝多次召见俞益谟,并赏赐他御用珍品,亲笔仿米芾和赵孟頫的字体,给他题书“焜耀虎符”四个大字。在当时的文武大臣中,他享受了频频宠渥,荣耀无比。
最后,文章提到了四十二年,湖广提督林本植所部标兵哗变的事件,朝廷对此事进行了处理,但文章并未详细描述俞益谟在其中的角色。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了俞益谟在清朝时期的军事事迹,展现了他的忠勇精神和战功。他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色,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俞益谟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