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皇天覆后土,藐然吾一身。
职职万同宇,何所非吾仁。
人惟不自信,私意横纷纶。
君侯览厥初,浑浑川无津。
百家之精粹,六艺之芳醇。
挹之未厌斁,欲以警此民。
天机行日月,大戒明君臣。
一源显微贯,万象晓晦新。
焉知我为我,聊以人治人。
胡然闷厥施,膏泽犹其屯。
意将楙所养,切磋及兹辰。
余也峨眉阴,君兮沧江滨。
生生共兹意,不隔江山春。
怀哉宁无车,有系未可巾。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出生于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大臣。他在嘉熙元年(1237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被追赠太师、秦国公,并谥号为文靖。
魏了翁反对佛教和老子的“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强调“寡欲”而不是“无欲”,并指出“虚无”是道德的害处。他推崇朱熹的理学,但对朱熹注释的经典是否完全可靠持怀疑态度。他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了“心”的作用,与陆九渊的观点相近。
除了学术上的成就,魏了翁还擅长诗词和文学创作。他的词语意境高远,风格或清丽,或悲壮。他的著作包括《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其中还有一部名为《鹤山长短句》的词集。
总结来说,魏了翁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理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佛教和老子的观点持批判态度,推崇朱熹的理学,并强调了“心”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文学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著作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