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乍闻亟相徵从事,果见元戎莅草堂。九诣谁讥刘尹薄,一家未为武安忙。到门鉴我心如水,谋国怜君鬓渐霜。云雾江天长寂寞,何缘辨取客星光。
林纾(1852~1924年)是一位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他晚年被称为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他的室名有春觉斋、烟云楼等。
林纾于光绪八年(1882年)成为举人,曾参加官教论考试,但未能考中进士。二十六年(1900年),他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辛亥革命后,他加入了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的正志学校,担任教学工作,并推崇桐城派古文。他还创办了“苍霞精舍”,这个精舍后来成为福建工程学院的前身。
林纾的著作包括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以及小说笔记等。他的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展示了他在文学和翻译方面的才华。他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对于研究近代文学和翻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纾于1924年去世,他的一生为中国文学界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