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张耳从汉高,实用甘公说。
任嚣志偏霸,亦以天文决。
五星射越门,光气分隆准。
甘公言一倡,诸侯尽心折。
圣汉以龙兴,功可齐人杰。
君今治天官,言星复明哲。
手执大人符,机祥虑先泄。
观文以察变,吾尝求五列。
元气斟酌之,欲将斗柄揭。
三易有洞玑,微言幸未绝。
与君为天数,阴阳受开闭。
灾异谨大书,忧患惟崩竭。
天监岂无知,云汉光尚彻。
牵牛终服箱,南箕将失舌。
织女多文章,经纬资吾拙。
君且引兕觥,俯仰毋悲咽。
屈大均(1630—1696)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他被称为“广东徐霞客”,是因为他像徐霞客一样游历广东各地,探索山水之美。
屈大均的字是翁山,号是莱圃。他是汉族,出生在广东番禺。屈大均曾参与与魏耕等人一起进行反清活动,但后来他放弃了这种行动,成为一名僧人。然而,中年时他又改回儒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屈大均的诗歌风格受到李白和屈原的影响,具有他们的遗风。然而,他的许多著作在雍正和乾隆两朝期间被毁。后来的人们编辑了他的一些作品,包括《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这些著作合称为“屈沱五书”。
除了诗歌和著作,屈大均还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他对易经的研究颇有建树,被认为是当时广东地区的学术权威之一。
屈大均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