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夙昔二三子,慷慨扬奇声。
文章凌先秦,词赋无西京。
零落如流星,各怀饥渴情。
念尔策高足,北海日以清。
顾盻当中原,冠盖徒纵横。
明发咏蓼莪,依依恋所生。
悲风蓟门来,涕泣沾我缨。
解带谢时人,驱车薄姑城。
千里见大河,踯躅浮云征。
罢酒不能别,萧萧驷马鸣。
骨肉非一身,意气乃合并。
景光老自爱,率已识荣名。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被尊为“宗工巨匠”,是“后七子”的领袖人物之一。
李攀龙在文学界的影响力持续了20多年,其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清初。他与谢榛、王世贞等人一起倡导文学复古运动,继承了“前七子”的文学传统。他们致力于恢复古代文学的风格和精神,强调文学的纯正和高尚。
李攀龙的文学才华出众,他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古典气息,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点。
李攀龙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广泛传播,被后人奉为经典,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攀龙于1570年去世,享年56岁。他的离世给文坛留下了巨大的遗憾,但他的文学成就却永远流传下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