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寻清泉寺》原文赏析

  • zhōng
    xún
    qīng
    quán
  • [
    sòng
    dài
    ]
    weì
    liǎo
    wēng
  • zhēng
    fān
    bǎi
    chǐ
    jiāng
    gāo
    xiǎo
    zhào
    pín
    dào
    qiáo
  • weí
    qīng
    quán
    shàn
    jìng
    shèng
    zhī
    mào
    yáo
  • zūn
    shí
    zàng
    yān
    pài
    zhū
    liú
    yìng
    hǎi
    cháo
  • zuò
    duì
    gāo
    sēng
    qīng
    huà
    chù
    xiōng
    zhōng
    chén
    xiǎng
    jiào
    quán
    xiāo

原文: 征帆百尺舣江皋,小棹频移到野桥。
为爱清泉禅境胜,不知冒雨客途遥。
于尊石佛藏烟雾,一派珠流应海潮。
坐对高僧清话处,胸中尘想觉全消。



宋代诗人魏了翁的照片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出生于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大臣。他在嘉熙元年(1237年)去世,享年六十岁,被追赠太师、秦国公,并谥号为文靖。

魏了翁反对佛教和老子的“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强调“寡欲”而不是“无欲”,并指出“虚无”是道德的害处。他推崇朱熹的理学,但对朱熹注释的经典是否完全可靠持怀疑态度。他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了“心”的作用,与陆九渊的观点相近。

除了学术上的成就,魏了翁还擅长诗词和文学创作。他的词语意境高远,风格或清丽,或悲壮。他的著作包括《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其中还有一部名为《鹤山长短句》的词集。

总结来说,魏了翁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理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佛教和老子的观点持批判态度,推崇朱熹的理学,并强调了“心”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文学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著作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猜您喜欢

金山行次梁必大韵

明代 张道元

二山砥柱江流中,下有水府之幽宫。
巨灵设此天险重,怒涛欲起两伏龙。
山光对面山淡浓,朝暮云起相过从。
钟声两岸飘江风,撞惊大梦醒尘胸。
海门茫茫直其东,江山第一丽且雄。
六朝形胜留遗踪,天荒地老代不同。
登临此地阅几翁,公独硬语盘高穹。
长江滔滔去不已,千古名山占萧寺。
白发印公心水止,嗟予劳生竟何似。
人间平地风波起,谁能钓舟烟波里。
千年门限铁台址,不如流芳向文字。
州县之职徒劳耳,丈夫封侯待时至。
以道事人直如矢,岂但弦歌化州里。
人兮山兮有如此,我愿学者梁夫子。

金山行次梁必大韵

明代 金遁初

江春淮水通吴中,深有万丈天吴宫。
珠楼贝阙知几重,鱼首人面赤如龙。
紫云赫奕青霞浓,天帝下降百神从。
鲛鲸无端怒生风,敕移三山填其胸。
日缠月纬分西东,戴鳌方知策强雄。
马尘辙迹绝游踪,仙境真与蓬莱同。
千涛万浪插两峰,屹然对拱摩层穹。
金山蜿蜒势未已,焦山萦回藏古寺。
大觉仙所庐圣止,人间画图那得似。
镜铜摩青鸟飞起,浮屠倒影澄波里。
六朝陵阙存故址,百战功名数行字。
相去清风半帆耳,此身未游心已至。
君诗到手破的矢,我诗刻划惭下里。
三分之句岂辨此,举杯一酹问苏子。

次梁必大金焦行

明代 费震

太仓一米梁魏中,梵王坐处如天宫。
砗磲玛瑙珊瑚重,护法更有诸天龙。
醍醐浮香甘露浓,我欲问讯当何从。
惟有一席西津风,快哉八九云梦胸。
海门直指扶桑东,金鳌两角争豪雄。
蒜山房客送墨综,妙高千偈佛印同。
衲衣玉带知何在,至今诗句撑苍穹。
江山如画人往已,云霾浪打寺复寺。
华阳真逸曾至止,鹤铭笔法兰亭似。
老纶败壁扶不起,沙户初蚕修竹里。
处士蜗牛空旧址,留得名山作焦字。
年来俗事怕到耳,神尻气舆随所至。
从渠乌兔走如矢,白云之乡吾故里。
桑榆斥鴳安识此,大鹏逍遥问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