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新秋写兴的赏析二

赏析二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描写七夕节的词进行分析。词人通过描写七夕节的狂欢景象,表达了对国土沦丧和人们麻木心灵的感慨和悲叹。

上片主要描写了七夕节的情景。词人描述天上的日月星辰依然升升落落,暗示了天上的景象与往常无异。然而,他用“似旧”来映射人间的沧桑巨变。接着,词人写人间儿女欢度七夕,疯狂依旧。他对节日狂欢本无错,但在国破家亡之际,人们却没有对国土沦丧的耻辱和要恢复国土的打算,这让词人感到心痛。他看到人们依旧着“新妆”、庆七夕,却没有意识到国土的沦丧,孤独的词人只能暗自悲伤。

下片则更加注重抒发感情。词人写道,秋意凉凉加重了他的哀伤。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浓,浓到两鬓都已成霜,而这华发中又隐藏着哀愁。他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表达了自己此刻的境况。接着,词人用“梦从海底跨枯桑”来暗喻现实。尽管山河依旧,但已经更名换姓,不再是过去的疆土。词人身处这样一个沧桑巨变的时期,恰如“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通过借梦境的手法,词人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事沧桑和兴盛衰亡的慨叹,使词境得到升华。

整首词没有慷慨激昂的语句,没有豪情万丈的慨叹,词人用柔笔写感伤,通过隐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相思之情。尽管是柔笔,但依然荡气回肠,引人深思。


诗文: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七夕节记梦思乡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