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的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之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文言中,某些字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转”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原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 “反”通“返”,返回。(原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文言现象之二: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指在古代文言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在古代和现代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东西”:
古义:向东向西。例句:任意东西。
今义:指物品。

2.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3. “奔”:
古义:本文是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

4. “穷”:
古义:不停地,穷尽。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5. “戾”:
古义:至,到达。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过,乖张。

6.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7. “窥”:
古义:看,观察,侦查。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文言现象之三: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在古代文言中,某些词语具有多种不同的意义。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极)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

2. “上”: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3. “无”:
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不)

4. “百”:
一百徐里(数词,实指,一百)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虚指,极言其多)

5. “直”:
直视无碍(直接)
争高直指(笔直)

6. “负”:
负势竞上(凭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着)--《愚公移山》

7. “穷”: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穷冬烈风(深)--《送东阳马生序》
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已)


诗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相关标签:初中文言文书信写景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