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形容江水流速很快。
飞奔的骏马:形容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一样。
凭依:依靠,倚靠。
争着向上:争相向上生长。
伸展:延伸,扩展。
竞争着高耸:争相高耸。
直插云天:直插云霄。
泠泠:形容水流发出清脆的声音。
嘤嘤:形容鸟鸣声。
和谐动听:和谐悦耳。
长久不断:持续不断。
啼叫:叫声,鸣叫。
雄奇:雄伟奇特。
追逐名利:追求功名利禄。
平静下来:安静下来。
幽美:幽静美丽。
流连忘返:忘记回去,停留不愿离去。
横斜:交错,交叉。
昏暗如黄昏:昏暗得像黄昏一样。
稀疏:稀少,稀落。
掩映:遮盖,遮掩。
露出阳光:透出阳光。
《与朱元思书》译文及注释详情»
以下是根据给定内容的翻译重点:
1.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2.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都在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这些山)争着伸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3.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也长久不停地啼着。
4.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5. 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6.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7.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8. 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与朱元思书》翻译重点详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黑暗,给知识分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苦闷。在这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选择了寄情山水,以此来排解内心的痛苦和压抑。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在这个背景下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吴均是一位文人墨客,对于社会的黑暗和动荡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无奈。他深知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也深知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的无力和困境。
因此,吴均选择了以山水为题材,通过书信的形式向朱元思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山水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一种寄托情感和追求心灵自由的象征。吴均通过描绘山水的美丽和宁静,试图在朋友朱元思的心中唤起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封书信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吴均希望通过山水的美丽和宁静,唤起朱元思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朱元思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于人生意义的追问。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吴均希望通过这封书信,与朱元思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希望能够在彼此的心灵中找到一丝慰藉和共鸣。这封书信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的反思。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官场黑暗给知识分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在这个背景下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通过山水的美丽和宁静,试图在朱元思的心中唤起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希望引起朱元思对于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问。这封书信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的反思。
《与朱元思书》创作背景详情»
中心思想:《与朱元思书》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政治黑暗和社会动乱的不满情绪,以及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与朱元思书》中心思想详情»
出了山的壮丽和奇特之处。最后一句“千百成峰,峰峰皆异”,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山峰的众多和各异,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想象的空间。
整篇文章通过对富春江山水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文章运用了骈文的形式,使得文章更加凝练有力,同时又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作者通过描写远景、近景和细节,将富春江山水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作者还通过运用比喻和形容词等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总之,这篇赏析通过对富春江山水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文章运用了骈文的形式,使得文章更加凝练有力,同时又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通过描写远景、近景和细节,将富春江山水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作者运用比喻和形容词等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文言现象之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文言中,某些字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转”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原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 “反”通“返”,返回。(原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文言现象之二: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指在古代文言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在古代和现代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东西”:
古义:向东向西。例句:任意东西。
今义:指物品。
2.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3. “奔”:
古义:本文是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
4. “穷”:
古义:不停地,穷尽。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5. “戾”:
古义:至,到达。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过,乖张。
6.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7. “窥”:
古义:看,观察,侦查。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文言现象之三: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在古代文言中,某些词语具有多种不同的意义。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极)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
2. “上”: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3. “无”:
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不)
4. “百”:
一百徐里(数词,实指,一百)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虚指,极言其多)
5. “直”:
直视无碍(直接)
争高直指(笔直)
6. “负”:
负势竞上(凭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着)--《愚公移山》
7. “穷”: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穷冬烈风(深)--《送东阳马生序》
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已)
《与朱元思书》文言现象详情»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
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莺飞戾天者,定语后置,即“飞戾天之莺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水皆缥碧,干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皆缥碧,干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文言句式详情»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出身贫寒,但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
吴均既是历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这是一部记载齐国历史的著作。此外,他还注释了《后汉书》九十卷,为后世研究后汉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除了历史学家的身份,吴均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被收集在《吴均集》二十卷中,可惜这些作品现已失传。
吴均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对于研究南朝梁时期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著作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于了解齐国历史和后汉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吴均于520年去世,享年51岁。他的逝世给南朝梁文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学才华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