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黄花:菊花。
红叶:枫叶。
《天净沙·秋》译文及注释详情»
白朴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天净沙》是他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共有四首,每首都描绘了不同的景色和情感。
这篇创作背景主要是关于《天净沙》中的第三首诗,它主要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据了解,白朴在南宋灭亡后寓居在金陵(今南京),而这首诗就是在那个时候创作的。然而,具体的创作年代并没有被记录下来,因此我们无法确定它的确切时间。
在这首诗中,白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凄凉。他以天净沙为背景,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融合。诗中描述了秋天的沙滩,沙滩上的落叶和寒风,以及远处的山水。这些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凄美的感觉,同时也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深沉和寂寥。
白朴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而受到了广泛的赞赏。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天净沙》这一系列诗歌作品,不仅展示了白朴的才华和创作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凄凉。
总之,白朴的《天净沙》第三首诗是他在南宋灭亡后寓居金陵时创作的,具体的创作年代不详。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凄凉,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它是白朴才华和创作力的体现,也是他诗歌创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天净沙·秋》创作背景详情»
草红叶黄花”这五个图景,代表了秋天丰富多彩的色彩。通过这样的选词用字,使整个曲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韵味。
这首小令的艺术张力非常强大,通过巧妙的描写手法,成功地将秋日的凄凉和明丽两种景象融合在一起。前三句以深秋的凄凉为主题,通过描绘孤村、残霞、寒鸦等图景,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而后两句则以明丽的色彩为主题,通过描绘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图景,给整个画面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对比的手法使整个曲子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作者在选用语辞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通过精炼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将秋天的萧瑟气氛和美丽景色相结合,避免了读者感到沉闷和压抑的情绪。特别是在前二句中,作者运用了六个图景来表达秋天的凄凉气氛,而后又通过“一点飞鸿影下”和“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两句来转化气氛,使整个曲子更加生动活泼。
总的来说,这首小令以简洁的篇幅和精妙的描写,成功地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通过对比和转化的手法,使整个曲子充满了艺术张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作者在选用语辞上的精心安排,使秋天的凄凉气氛和美丽景色相得益彰,给读者带来了愉悦和赏心悦目的感受。这首小令可以说是一篇写秋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天净沙·秋》鉴赏详情»
白朴(1226—约1306)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他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他是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关于白朴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他的出生年份大约在1226年左右,去世时间约在1306年左右。这些年份只是根据相关文献和研究推测得出的,并非确凿无疑的事实。
总的来说,白朴是元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曲作家,他的作品对元曲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代表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演出,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和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