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夏》原文赏析

  • tiān
    jìng
    shā
    ·
    xià
  • [
    yuán
    dài
    ]
    bái
  • yún
    shōu
    guò
    tiān
    lóu
    gāo
    shuǐ
    lěng
    guā
    tián
    绿
    shù
    yīn
    chuī
    huà
    yán
  • shā
    chú
    téng
    diàn
    rén
    luó
    shān
    qīng
    jiān

原文: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相关标签:夏天写景写人天净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云销雨霁,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屋檐。纱帐中的藤席上,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注释:
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
簟(diàn):竹席,苇席。
缣(jiān):细的丝绢。 《天净沙·夏》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天净沙·夏》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小令。作者在这首小令中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了一幅宁静的夏日图。与春、秋两曲相比,这首小令的韵调和含义虽然不及前两者,但却充满了甜蜜的感觉。

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而是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作者特意选择了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雨收罢,楼高气爽,绿树成荫,垂于廊道屋檐,微微颤动,极尽可爱。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纱,隐约可以看到一个身着罗纱、手持香扇的女子躺在纱帐中的藤席上,扇子缓缓扇动,女子闭目假寐,享受夏日屋内的阴凉。这个场景美得令人心动,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

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不过,在《天净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觉和听觉,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曲中的“楼高水冷瓜甜”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

总的来说,白朴的《天净沙·夏》通过运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了一幅宁静的夏日图。这首小令没有描绘夏天燥热、喧闹的特征,而是展现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通过突出女子的情绪体验,作者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 《天净沙·夏》赏析详情»

元代诗人白朴的照片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他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他是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关于白朴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他的出生年份大约在1226年左右,去世时间约在1306年左右。这些年份只是根据相关文献和研究推测得出的,并非确凿无疑的事实。

总的来说,白朴是元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曲作家,他的作品对元曲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代表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演出,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和造诣。

猜您喜欢

枫桥夜泊

唐代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中

唐代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